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背景介绍 | 第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现实意义 | 第9-11页 |
·逻辑框图与基本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2-13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2页 |
·可能的不足 | 第12-13页 |
2 基本概念和理论综述 | 第13-19页 |
·基本概念 | 第13-16页 |
·产品咨询 | 第13页 |
·工业设计 | 第13页 |
·产品体验 | 第13-16页 |
·服务设计 | 第16页 |
·理论综述 | 第16-19页 |
·国外的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 第16-17页 |
·国内的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 第17-19页 |
3 联合工业产品设计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第19-41页 |
·宏观环境分析(PESTEL) | 第19-33页 |
·政治因素(Political) | 第19-20页 |
·经济因素(Economic) | 第20-22页 |
·社会文化因素(Sociocultural) | 第22-25页 |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 第25-29页 |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 第29-31页 |
·法律因素(Legal) | 第31-33页 |
·产业环境分析 | 第33-37页 |
·工业产品设计产业的价值链 | 第33-34页 |
·工业产品设计产业的生命周期 | 第34-35页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35-37页 |
·战略群组分析 | 第37-41页 |
·国外直接竞争对手分析 | 第38-39页 |
·国内直接竞争对手分析 | 第39-41页 |
4 联合工业产品设计公司资源、能力及利益相关者期望分析 | 第41-46页 |
·有形的资源与能力 | 第41-42页 |
·人力资源 | 第41页 |
·管理上的技巧 | 第41页 |
·长期积累的行业经营经验 | 第41页 |
·有保证的质量控制系统 | 第41-42页 |
·无形的资源与能力 | 第42-43页 |
·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 | 第42页 |
·品牌、员工及政府关系 | 第42页 |
·潜在能力 | 第42-43页 |
·资源与能力的VRIO框架分析 | 第43-44页 |
·价值问题 | 第43页 |
·稀缺性问题 | 第43页 |
·不可模仿性 | 第43页 |
·组织问题 | 第43-44页 |
·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 第44-46页 |
5 联合工业产品设计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选择 | 第46-52页 |
·SWOT分析 | 第46-50页 |
·优势(Strengths) | 第46-47页 |
·劣势(Weaknesses) | 第47页 |
·机会(Opportunities) | 第47-48页 |
·风险(Threats) | 第48-50页 |
·可选择的竞争战略 | 第50-51页 |
·差异化竞争战略的确定 | 第51-52页 |
6 联合工业产品设计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 | 第52-57页 |
·加强产品体验设计的研发和创新 | 第52-53页 |
·组织整合 | 第52页 |
·面向市场积极创新 | 第52页 |
·前向一体化 | 第52-53页 |
·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 | 第53页 |
·加强国外新技术的引进 | 第53页 |
·建立并加强品牌管理 | 第53-54页 |
·品牌的精准定位 | 第53页 |
·品牌的精细传播 | 第53-54页 |
·品牌定位的持续检验 | 第54页 |
·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 | 第54-55页 |
·加强对内部团队在服务领域市场需求分析的培训指导 | 第54页 |
·加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服务 | 第54页 |
·加强同客户的技术交流 | 第54-55页 |
·加强服务的质量控制 | 第55-57页 |
·人的控制 | 第55页 |
·市场调研的控制 | 第55页 |
·分析制定策略的控制 | 第55页 |
·产品设计的控制 | 第55页 |
·设计、营销、广告协作的控制 | 第55-57页 |
7 政策建议、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结论 | 第57-60页 |
·对政府的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加强对工业产品设计研究的政府推动 | 第57页 |
·加强对工业产品设计研究的科研投入 | 第57-58页 |
·加强工业产品设计产、学、研的联系 | 第58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注释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