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职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研究背景第8页
   ·文献综述第8-12页
     ·国外高职教师专业化研究综述第9-10页
     ·国内高职教师专业化研究综述第10-12页
     ·小结第12页
   ·研究内容第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理论意义第12-13页
     ·现实意义第13页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3-16页
     ·研究思路第13-14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二章 高职教师专业化相关理论概述第16-22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8页
     ·高职教师第16页
     ·高职教师专业化第16-18页
   ·高职教师专业化理论基础第18-22页
     ·教师发展理论第18-19页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19-20页
     ·终身学习理论第20-22页
第三章 国外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述要第22-28页
   ·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第22页
   ·完备的高职教师专业化体系第22-25页
     ·成熟的职前培养措施第22-23页
     ·严格的准入条件第23页
     ·完善的在职培训举措第23-24页
     ·兼职教师占主体第24-25页
     ·普遍的高学历第25页
   ·国外高职教师专业化对我国的启示第25-28页
     ·给予教师高待遇第25-26页
     ·提高入职门槛第26页
     ·重视教师的职后进修第26-27页
     ·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第27-28页
第四章 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现状分析第28-40页
   ·高职教师面临的社会问题第28-30页
     ·高职教师缺乏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第28页
     ·高职办学经费相对不足第28-29页
     ·高职教师待遇偏低第29页
     ·高职教师专业组织力量薄弱第29-30页
     ·高职教师专业自主受到限制第30页
   ·高职教师培养培训中的问题第30-33页
     ·高职教师职前培养中的缺陷第30-31页
     ·高职教师在职培训中的不足第31-33页
   ·高职教师自身问题第33-40页
     ·高职教师结构不尽合理第33-37页
     ·高职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第37页
     ·“职业倦怠”影响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第37页
     ·高职教师的专业情意和专业道德意识薄弱第37-38页
     ·“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第38页
     ·兼职教师质量有待提高第38-40页
第五章 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途径第40-53页
   ·争取社会外界支持第40-41页
     ·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第40页
     ·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加强校企合作第40-41页
     ·树立高职教师新形象第41页
   ·严把高职教师资格准入关第41-42页
   ·加强高职专任教师在职培训第42-45页
     ·培训费用要分摊第42-43页
     ·培训意愿要体现第43页
     ·培训计划要完整第43页
     ·培训机构要多样第43页
     ·培训模式要独特第43-44页
     ·培训课程要合理第44-45页
   ·加强校本培训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第45-46页
     ·重视校本培训作用第45-46页
     ·注重实训基地建设第46页
   ·强化高职专任教师素质建设第46-48页
     ·养成教师职业道德第46-47页
     ·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第47页
     ·培养职业幸福感第47-48页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第48-50页
     ·明确培养目标第48-49页
     ·改进培养方案第49-50页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第50页
     ·建立激励机制第50页
   ·完善兼职教师队伍第50-52页
     ·提高兼职教师入职门槛第51页
     ·给予兼职教师平等地位第51-52页
     ·加强对兼职教师的考评第52页
   ·小结与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构建研究
下一篇: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