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该问题研究回顾 | 第9-11页 |
·本文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语料 | 第11-13页 |
第一章 “P 不P+X”格式的结构特点和句法分布 | 第13-25页 |
·“P 不P+X”格式中“P”的范围 | 第13-15页 |
·“P 不P+X”格式能进入的句法类型 | 第15-17页 |
·“P 不P+X”格式可以出现在Np+Pp+Vp 中 | 第15-16页 |
·“P 不P+X”格式不能出现在Pp+Np+Vp 式和Np+Vp+Pp 式中 | 第16-17页 |
·“P 不P+X”所充当的句法成分 | 第17-20页 |
·“P 不P+X”格式中“X”的性质 | 第20-22页 |
·X 为体词 | 第20-21页 |
·X 为体词性短语 | 第21-22页 |
·X 为谓词 | 第22页 |
·双音节介词构成“P 不P+X”的情况 | 第22-25页 |
第二章 “P 不P+X”格式的语义 | 第25-42页 |
·“P 不P+X”结构中介词的类型 | 第26-27页 |
·“P 不P +X”格式中“X”的语义格 | 第27-37页 |
·X 为主体格 | 第27-28页 |
·X 为客体格 | 第28-29页 |
·X 为邻体格 | 第29-31页 |
·X 为关涉格 | 第31-33页 |
·X 为根由格 | 第33-34页 |
·X 为时地格 | 第34-36页 |
·X 为比较格 | 第36-37页 |
·介词不同的标记功能对“P 不P+X”格式的制约 | 第37-39页 |
·对 | 第37-38页 |
·当 | 第38-39页 |
·论 | 第39页 |
·“P 不P+X”和“P 没P+X” | 第39-42页 |
第三章 “P 不P+X”格式构成的疑问句 | 第42-49页 |
·疑问句的分类 | 第42-43页 |
·“P 不P+X”格式构成的正反问句 | 第43-49页 |
·发问形式不同 | 第43-45页 |
·回答形式不同 | 第45-46页 |
·“P 不P+X”格式所构成正反问句的焦点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注释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