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2页 |
1.6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区域品牌内涵 | 第14-15页 |
2.2 区域品牌类型 | 第15-17页 |
2.3 区域品牌特征 | 第17-18页 |
2.3.1 区域性 | 第17页 |
2.3.2 品牌性 | 第17-18页 |
2.3.3 公共物品属性 | 第18页 |
2.4 区域品牌治理难题 | 第18-19页 |
2.4.1“搭便车”行为 | 第19页 |
2.4.2“公地悲剧”现象 | 第19页 |
2.5 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构建中的作用 | 第19-21页 |
2.6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区域品牌治理研究 | 第21-24页 |
第3章 博弈模型构建和分析 | 第24-38页 |
3.1 地方政府政策对覆盖型区域品牌内的企业策略博弈的影响 | 第24-28页 |
3.1.1 博弈模型构建 | 第24页 |
3.1.2 博弈模型求解和稳定性分析 | 第24-27页 |
3.1.3 结论 | 第27-28页 |
3.2 地方政府政策对依托型区域品牌内的企业策略博弈的影响 | 第28-36页 |
3.2.1 博弈模型构建 | 第28-29页 |
3.2.2 博弈模型求解和稳定性分析 | 第29-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8-42页 |
4.1 研究结论一 | 第38页 |
4.2 研究结论二 | 第38-39页 |
4.3 研究结论三 | 第39-40页 |
4.4 研究结论四 | 第40-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管理建议 | 第42-52页 |
5.1 区域品牌萌芽阶段 | 第42-44页 |
5.1.1 阶段特点 | 第42页 |
5.1.2 制定符合实际的区域品牌战略规划 | 第42-43页 |
5.1.3 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 | 第43-44页 |
5.2 区域品牌成长阶段 | 第44-47页 |
5.2.1 阶段特点 | 第44-45页 |
5.2.2 推龙头企业 | 第45页 |
5.2.3 拉中小企业 | 第45-46页 |
5.2.4 引入消费者参与的监管机制 | 第46-47页 |
5.3 区域品牌扩张阶段 | 第47-48页 |
5.3.1 阶段特点 | 第47页 |
5.3.2 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动态治理机制 | 第47-48页 |
5.4 区域品牌的成熟阶段 | 第48-50页 |
5.4.1 阶段特点 | 第48-49页 |
5.4.2 现实案例 | 第49-5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6章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