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严苛合同条件下承包人不公平感受导致其履约效率低下 | 第10页 |
1.1.2 参照点效应下的公平感知是改善承包人履约效率的关键 | 第10-11页 |
1.1.3 承包人公平关切点的确定是揭示公平感知行为诱导作用的基石 | 第11-12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2-15页 |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1.2.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3页 |
1.2.3 研究视角的界定 | 第13-14页 |
1.2.4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15-19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29页 |
2.1 公平理论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2.1.1 公平理论的发展脉络 | 第19-20页 |
2.1.2 组织间公平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2 公平偏好理论分析 | 第21-24页 |
2.2.1 社会偏好的类别划分 | 第21-22页 |
2.2.2 公平偏好的理论内涵 | 第22-23页 |
2.2.3 公平偏好的应用分析 | 第23-24页 |
2.3 建设工程组织中承包人公平偏好分析 | 第24-26页 |
2.3.1 公平理论视角下的承包人公平偏好分析 | 第24页 |
2.3.2 项目治理视角下的承包人公平偏好分析 | 第24-25页 |
2.3.3 法经济学视角下的承包人公平偏好分析 | 第25-26页 |
2.4 建设工程合同公平性条款的理论分析 | 第26-29页 |
2.4.1 公平理论下的公平性条款筛选标准分析 | 第26-27页 |
2.4.2 法经济学理论下的公平性条款筛选标准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9-36页 |
3.1 整体研究框架设计 | 第29-30页 |
3.2 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公平关切点的识别设计 | 第30-33页 |
3.2.1 研究方法分析 | 第30-32页 |
3.2.2 研究思路分析 | 第32-33页 |
3.3 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公平关切点的案例设计 | 第33-36页 |
3.3.1 研究方法分析 | 第33-34页 |
3.3.2 研究思路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基于内容分析的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公平关切点识别 | 第36-57页 |
4.1 理论抽样与数据收集 | 第36-39页 |
4.1.1 文献资料 | 第36-37页 |
4.1.2 访谈资料 | 第37-38页 |
4.1.3 合同文本 | 第38-39页 |
4.2 承包人公平关切点的探索性内容分析 | 第39-47页 |
4.2.1 原始构念提炼 | 第39-42页 |
4.2.2 构念层次化分析 | 第42-46页 |
4.2.3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46-47页 |
4.3 承包人公平关切点的结构性内容分析 | 第47-50页 |
4.3.1 编码策略设计 | 第47页 |
4.3.2 编码过程分析 | 第47-49页 |
4.3.3 信度效度检验 | 第49-50页 |
4.4 承包人公平关切点的结果分析 | 第50-57页 |
4.4.1 分配公平下的承包人公平关切点分析 | 第51-53页 |
4.4.2 程序公平下的承包人公平关切点分析 | 第53-55页 |
4.4.3 互动公平下的承包人公平关切点分析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基于承包人公平关切点的建设工程合同策划 | 第57-69页 |
5.1 案例项目背景 | 第57-58页 |
5.1.1 目标项目背景 | 第57页 |
5.1.2 分析案例选择 | 第57-58页 |
5.2 研究假定 | 第58-59页 |
5.2.1 分配公平条款与承包人公平感受 | 第58-59页 |
5.2.2 程序公平条款与承包人公平感受 | 第59页 |
5.2.3 互动公平条款与承包人公平感受 | 第59页 |
5.3 基于承包人公平关切点的合同条款对比分析 | 第59-64页 |
5.3.1 合同条款的分配公平性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5.3.2 合同条款的程序公平性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5.3.3 合同条款的互动公平性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5.4 基于承包人公平关切点的合同条款拟定原则 | 第64-69页 |
5.4.1“有诚意”的风险分配与风险收益 | 第64-65页 |
5.4.2“有开口”的价款调整与工程变更 | 第65-66页 |
5.4.3“有底线”的损失补偿与收益共享 | 第66-67页 |
5.4.4“有参与”的工作程序与决策制定 | 第67页 |
5.4.5“有互动”的信息沟通与配合协作 | 第67-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