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合同补偿对承包人履约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契约参照点理论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实践背景 | 第10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0-12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1 研究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2.1 建设工程合同补偿的研究 | 第16-18页 |
2.1.1 建设工程合同状态的变化研究 | 第16-17页 |
2.1.2 合同状态演变与合同补偿之间的衔接 | 第17-18页 |
2.1.3 合同补偿的实现路径 | 第18页 |
2.2 建设工程履约行为的研究 | 第18-21页 |
2.2.1 履约行为的评价研究 | 第18-20页 |
2.2.2 履约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2.3 合同补偿对履约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21-23页 |
2.3.1 激励视角下合同补偿对履约行为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2 自利视角下合同补偿对履约行为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 参照点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4.1 参照点理论 | 第23-25页 |
2.4.2 契约参照点理论 | 第25页 |
2.5 相关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7-33页 |
3.1 整体框架设计 | 第27-29页 |
3.1.1 整体研究逻辑 | 第27-28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3.2 确定合同补偿参照点的研究设计 | 第29-31页 |
3.2.1 研究逻辑 | 第29-30页 |
3.2.2 研究程序 | 第30-31页 |
3.3 合同补偿对承包人行为诱导的实验研究 | 第31-33页 |
3.3.1 研究逻辑 | 第31页 |
3.3.2 研究程序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建设工程合同补偿的参照点识别 | 第33-41页 |
4.1 建设工程参照点的形成研究 | 第33-35页 |
4.1.1 参照点形成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4.1.2 合同状态变化成因分析 | 第34-35页 |
4.2 合同补偿结果对合同初始状态的影响 | 第35-39页 |
4.2.1 引起合同补偿的不确定性因素 | 第35-37页 |
4.2.2 合同条款对不确定因素的应对策略 | 第37-39页 |
4.3 合同补偿过程中参照点的确定 | 第39-41页 |
4.3.1 多参照点理论 | 第39页 |
4.3.2 合同补偿过程中参照点的确定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合同补偿对承包人行为诱导的实验研究 | 第41-51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41页 |
5.2 研究假设 | 第41页 |
5.3 实验材料 | 第41-43页 |
5.4 变量测量 | 第43页 |
5.5 研究程序与样本 | 第43-45页 |
5.5.1 研究程序 | 第43-44页 |
5.5.2 研究样本 | 第44-45页 |
5.6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5.6.1 效度检验 | 第45页 |
5.6.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5-49页 |
5.6.3 结论与应对策略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1页 |
6.2 研究创新 | 第51-52页 |
6.3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