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4.3 研究述评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第16-22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1.1 小组动力学理论 | 第16页 |
2.1.2 增能理论 | 第16-17页 |
2.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2.1 企业社会工作 | 第17-18页 |
2.2.2 离职 | 第18页 |
2.2.3 员工流失与员工流失率 | 第18-19页 |
2.2.4 人员流动 | 第19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3.1 文献法 | 第19页 |
2.3.2 半结构访谈法 | 第19-20页 |
2.3.3 参与观察法 | 第20页 |
2.3.4 问卷调查法 | 第20-21页 |
2.4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3章 S企业及其员工流失的现状 | 第22-32页 |
3.1 S企业概况 | 第22页 |
3.2 S企业员工情况 | 第22-23页 |
3.3 S企业离职现状 | 第23-24页 |
3.4 S企业员工流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3.5 作为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 | 第27-32页 |
3.5.1 调查问卷的目的 | 第27页 |
3.5.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第27-32页 |
第4章 小组工作的设计、执行与效果评估 | 第32-44页 |
4.1 小组工作开展前的准备 | 第32页 |
4.1.1 小组工作性质的确定 | 第32页 |
4.1.2 小组工作的筹备 | 第32页 |
4.2 小组成员的构成 | 第32-33页 |
4.3 小组工作方案设计 | 第33-35页 |
4.3.1 小组工作的目标 | 第33页 |
4.3.2 小组工作的内容 | 第33-35页 |
4.4 小组工作方案的执行 | 第35-37页 |
4.5 小组工作的介入效果评估 | 第37-42页 |
4.5.1 小组工作过程评估 | 第37-40页 |
4.5.2 小组工作的结果评估 | 第40-42页 |
4.6 小组工作运用的总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企业社会工作介入S企业员工流失问题运用的反思 | 第44-47页 |
5.1 小组工作运用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第44-45页 |
5.1.1 小组工作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第44页 |
5.1.2 小组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第44页 |
5.1.3 小组工作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第44-45页 |
5.2 增能理论运用缓解员工流失问题的反思 | 第45页 |
5.3 S企业缓解员工流失问题的政策倡导 | 第45-47页 |
5.3.1 建立有效沟通渠道的政策倡导 | 第45-46页 |
5.3.2 提升员工职业能力发展的政策倡导 | 第46页 |
5.3.3 改善福利待遇措施的政策倡导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