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0-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方向总结及评价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1.4.1 交通管理措施的分类和筛选 | 第15-16页 |
1.4.2 交通管理措施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 第16页 |
1.4.3 交通管理措施对路段行驶时间的影响分析 | 第16页 |
1.4.4 基于“交运之星”的路段通行能力及行驶时间修正模块开发 | 第16页 |
1.4.5“交运之星—TranStar(城市交通版)”软件应用 | 第16-17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交通管理措施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 | 第18-32页 |
2.1 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 第18-21页 |
2.1.1 基础概念 | 第18-19页 |
2.1.2 道路条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 第19-21页 |
2.2 公交优先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 路侧停车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 | 第22-25页 |
2.3.1 路侧停车对路段通行能力的静态影响 | 第23-24页 |
2.3.2 路侧停车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动态影响 | 第24页 |
2.3.3 路侧停车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折减系数 | 第24-25页 |
2.4 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调查分析 | 第25-28页 |
2.4.1 调查对象选取 | 第25页 |
2.4.2 调查方法及时间 | 第25-26页 |
2.4.3 调查内容 | 第26页 |
2.4.4 数据处理 | 第26-28页 |
2.4.5 通行能力分析 | 第28页 |
2.5 停车仿真与通行能力模型参数标定 | 第28-30页 |
2.5.1 路段仿真模型构建 | 第28-29页 |
2.5.2 路侧停车修正系数标定 | 第29-30页 |
2.6 交通管理措施下的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交通管理措施对路段行驶时间的影响研究 | 第32-45页 |
3.1 基本概念 | 第32-36页 |
3.1.1 路段交通流速度-流量模型 | 第32-33页 |
3.1.2 路段行驶时间基本模型 | 第33-36页 |
3.2 公交专用道对路段阻抗的影响分析 | 第36-37页 |
3.2.1 公交专用道的行驶时间≤非公交专用车道的行驶时间 | 第36页 |
3.2.2 公交专用道的行驶时间>非公交专用车道的行驶时间 | 第36-37页 |
3.3 禁行措施、限号措施及拥堵收费对路段阻抗的影响分析 | 第37-39页 |
3.3.1 禁行措施对路段阻抗的影响分析 | 第37-38页 |
3.3.2 限号措施对路段阻抗的影响分析 | 第38页 |
3.3.3 拥堵收费对路段阻抗的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3.4 交通管理措施下的路段行驶时间计算模型 | 第39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39-44页 |
3.5.1 路网结构 | 第39-41页 |
3.5.2 基本通行能力计算 | 第41页 |
3.5.3 交通管理措施下的通行能力修正 | 第41-42页 |
3.5.4 路段时间阻抗计算 | 第42-43页 |
3.5.5 交通管理措施下的路段行驶时间修正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交通管理措施下的通行能力与阻抗模型的软件实现 | 第45-57页 |
4.1 TranStar软件平台介绍 | 第45-46页 |
4.1.1 软件开发背景 | 第45-46页 |
4.1.2 软件开发总体思想框架 | 第46页 |
4.2 路段通行能力与行驶时间修正模块的需求分析与流程设计 | 第46-51页 |
4.2.1 路段阻抗分析模块的设计需求分析 | 第47页 |
4.2.2 路段阻抗分析模块的基本计算流程 | 第47-48页 |
4.2.3 路段阻抗分析模块的数据结构 | 第48-51页 |
4.3 交通管理下路段阻抗分析模块的程序设计与使用说明 | 第51-56页 |
4.3.1 交通管理下路段阻抗分析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4.3.2 交通管理下路段阻抗分析模块的使用说明 | 第52-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基于交运之星的交通微循环仿真应用 | 第57-70页 |
5.1 研究范围选取 | 第57-58页 |
5.2 仿真流程设计 | 第58页 |
5.3 仿真模型构建 | 第58-61页 |
5.3.1 路网模型构建 | 第58-59页 |
5.3.2 交通管理措施下的路网模型仿真输入 | 第59-61页 |
5.4 数据采集及仿真 | 第61-63页 |
5.4.1 数据采集 | 第61-62页 |
5.4.2 仿真拟合结果 | 第62-63页 |
5.5 现状评价分析 | 第63-67页 |
5.5.1 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 第63-65页 |
5.5.2 路段行驶时间分析 | 第65-66页 |
5.5.3 总体评价 | 第66-67页 |
5.6 变向交通优化方案 | 第67-68页 |
5.6.1 变向交通优化方案设计 | 第67页 |
5.6.2 变向交通优化方案仿真分析 | 第67-6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70-71页 |
6.2 创新点 | 第71页 |
6.3 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