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4页 |
1.1.1 新课标的要求 | 第11-13页 |
1.1.2 中考改革的要求 | 第13页 |
1.1.3 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 | 第13-14页 |
1.2 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1 文献法 | 第16页 |
1.4.2 调查研究法 | 第16页 |
1.4.3 访谈法 | 第16-18页 |
2 现代教育技术下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综述 | 第18-28页 |
2.1 国外研究 | 第18-19页 |
2.2 国内研究 | 第19-22页 |
2.2.1 传统模式下的写作教学 | 第19页 |
2.2.2 农村初中写作教学 | 第19-20页 |
2.2.3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初中写作教学 | 第20-22页 |
2.3 现代教育技术下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界定 | 第22-24页 |
2.3.1 现代教育技术 | 第22-23页 |
2.3.2 写作教学 | 第23-24页 |
2.3.3 现代教育技术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 第24页 |
2.4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势 | 第24-28页 |
2.4.1 能使农村教师的写作指导、批改和讲评更高效 | 第24-25页 |
2.4.2 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写作素材 | 第25页 |
2.4.3 能发散农村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联想和想象力 | 第25-28页 |
3 现代教育技术下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设计 | 第28-32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3.1.1 前期准备 | 第28页 |
3.1.2 中期研究 | 第28页 |
3.1.3 后期讨论 | 第28-29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3.3 研究工具——调查问卷和访谈 | 第29-30页 |
3.3.1 问卷的编制 | 第29页 |
3.3.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测 | 第29-30页 |
3.3.3 访谈提纲的编制 | 第30页 |
3.4 调查的实施过程 | 第30-32页 |
4 现代教育技术下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第32-42页 |
4.1 部分农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不完善 | 第32-33页 |
4.2 大部分年轻教师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而年老教师很少使用 | 第33-36页 |
4.3 学生利用网络写作时抄袭现象严重 | 第36-38页 |
4.3.1 部分抄袭——拼凑 | 第37页 |
4.3.2 全部抄袭——复制 | 第37-38页 |
4.4 学生在利用网络搜集写作素材时缺乏辨别能力 | 第38-39页 |
4.4.1 写作内容虚假夸张,不真实 | 第38-39页 |
4.4.2 写作语言网络化,语法不够规范 | 第39页 |
4.5 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对作文进行分享的程度相对较低 | 第39-42页 |
5 现代教育技术下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建议 | 第42-48页 |
5.1 进一步完善部分农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 | 第42页 |
5.2 加大对农村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 | 第42-43页 |
5.3 处理好传统写作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写作教学的关系 | 第43-44页 |
5.3.1 明确其目的和价值 | 第43页 |
5.3.2 注意其艺术和实效 | 第43-44页 |
5.3.3 关注其兼用和灵活 | 第44页 |
5.4 树立学生写作的诚信意识,严厉批评学生的抄袭行为 | 第44-45页 |
5.4.1 正确认识范文的作用,树立学生写作的诚信意识 | 第44页 |
5.4.2 运用后台软件的监督作用,严厉批评学生的抄袭行为 | 第44-45页 |
5.5 引导学生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按标准取材 | 第45-46页 |
5.5.1 追求真实、新颖符合自身条件的素材 | 第45页 |
5.5.2 杜绝网络语言,养成使用规范语言的习惯 | 第45-46页 |
5.6 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增加学生作文展示交流的机会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A | 第52-54页 |
附录 B | 第54-56页 |
附录 C | 第56-58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