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楷模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实践模式及典型特征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的缘起 | 第9-11页 |
1.1.1 实践需要 | 第9-10页 |
1.1.2 理论需要 | 第10-11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 毛泽东楷模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9-25页 |
2.1 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楷模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 第19-20页 |
2.1.2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第20页 |
2.2 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楷模教育思想的理论根源 | 第20-25页 |
2.2.1 传统“人学”思想的扬弃 | 第21-23页 |
2.2.2 传统“圣人”思想的创新 | 第23-24页 |
2.2.3 传统“身教”思想的启迪 | 第24-25页 |
3 毛泽东楷模教育思想的实践模式 | 第25-43页 |
3.1 毛泽东楷模教育的操作方式 | 第25-35页 |
3.1.1 挖掘历史楷模人物形象 | 第25-27页 |
3.1.2 树立当代楷模人物形象 | 第27-30页 |
3.1.3 采用多种途径宣传楷模 | 第30-33页 |
3.1.4 反面典型的反向性操作 | 第33-34页 |
3.1.5 正面楷模的持续性教育 | 第34-35页 |
3.2 毛泽东楷模教育的实践效果 | 第35-39页 |
3.2.1 六亿人民尽舜尧——思想觉悟空前提高 | 第35-36页 |
3.2.2 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建设人人争先 | 第36-38页 |
3.2.3 移风易俗新气象——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 第38-39页 |
3.3 毛泽东楷模教育的世界意义 | 第39-43页 |
3.3.1 遍地英雄下夕烟 | 第40页 |
3.3.2 雷锋精神扬天下 | 第40-43页 |
4 毛泽东楷模教育思想的典型特征 | 第43-51页 |
4.1 革命性 | 第43-45页 |
4.1.1 革命性是毛泽东楷模教育的时代要求 | 第43-44页 |
4.1.2 革命性是毛泽东楷模教育的发展动力 | 第44-45页 |
4.2 政治性 | 第45-46页 |
4.2.1 政治性是毛泽东楷模教育的基本特点 | 第45页 |
4.2.2 政治性是毛泽东楷模教育的实践特色 | 第45-46页 |
4.3 典型性 | 第46-47页 |
4.3.1 典型性是毛泽东楷模教育的特有属性 | 第46页 |
4.3.2 典型性是毛泽东楷模教育的具体表现 | 第46-47页 |
4.4 多样性 | 第47-48页 |
4.4.1 多样性是毛泽东楷模教育的重要特性 | 第47-48页 |
4.4.2 多样性是毛泽东楷模教育方式的特点 | 第48页 |
4.5 广泛性 | 第48-51页 |
4.5.1 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 第48-49页 |
4.5.2 教育影响的广泛性 | 第49-51页 |
5 研究结论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