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6页
    一、论文的选题理由及意义第8-10页
        (一) 选题理由第8-9页
        (二) 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4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4-16页
        (一) 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二)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路径的相关概述第16-27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路径的相关内涵第16-17页
        (一) 人文关怀的内涵第16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第16-17页
        (三)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路径的内涵第17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概述第17-24页
        (一) 人文关怀的缘起第17-19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当代发展第19-21页
        (三)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旨归第21-24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路径的价值第24-27页
        (一)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应然实现第24-25页
        (二)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标的生成第25-26页
        (三) 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第26-27页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路径的问题分析第27-35页
    一、传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路径存在的缺陷第27-31页
        (一) 回避社会矛盾,缺少现实的路径建构第28-29页
        (二) 偏重情理精神,缺少科学理性的路径建构第29-30页
        (三) 偏重人的社会性,缺少个体性的路径建构第30-31页
    二、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路径存在的问题第31-35页
        (一) 活动路径未能深层次开展第31-32页
        (二) 服务路径缺乏多样性选择第32-33页
        (三) 群体路径存在一定局限性第33-34页
        (四) 环境路径未形成有效合力第34-35页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的路径依赖第35-46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路径的原则第35-39页
        (一) 全面性原则第35-36页
        (二) 主体性原则第36-37页
        (三) 生活性原则第37-38页
        (四) 情感性原则第38-39页
        (五) 激励性原则第39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路径的机制第39-46页
        (一) 主体提升机制第40-42页
        (二) 资源选择机制第42-44页
        (三) 环境优化机制第44-46页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的路径创新第46-62页
    一、充实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的内缘路径第46-56页
        (一) 构建三位一体的客观实现路径第46-50页
        (二) 创设自我关怀的主观实现路径第50-56页
    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的外缘路径第56-58页
        (一) 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政策保障第56-57页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科际交流第57-58页
    三、呼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的生活化路径第58-62页
        (一)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生活体验第58-59页
        (二)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解读生活的能力第59-60页
        (三) 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话语体系第60-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