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

商用车双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与仿真试验性能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引言第9页
    1.2 汽车转向系统概述第9-12页
        1.2.1 机械转向系统第10页
        1.2.2 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第10页
        1.2.3 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第10-11页
        1.2.4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第11-12页
        1.2.5 线控转向系统第12页
    1.3 电动助力转系统简介第12-14页
        1.3.1 电动助力转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2页
        1.3.2 电动助力转系统的特点第12-13页
        1.3.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第13-14页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双电机EPS系统总体设计及关键部件选型第15-20页
    2.1 商用车双电机EPS系统总体设计第15-16页
    2.2 双电机EPS系统关键部件选型第16-19页
        2.2.1 助力电机选型第16-17页
        2.2.2 转向器选型第17-18页
        2.2.3 传感器选型第18页
        2.2.4 减速机构选型第18页
        2.2.5 电磁离合器第18-19页
    2.3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双电机EPS系统助力特性与控制策略第20-32页
    3.1 EPS系统基本助力特性第20-27页
        3.1.1 助力特性分析第20页
        3.1.2 助力特性曲线的分类与选择第20-23页
        3.1.3 助力特性曲线的确定第23-27页
    3.2 EPS系统控制模式分析第27-29页
        3.2.1 助力控制第27页
        3.2.2 回正控制第27页
        3.2.3 阻尼控制第27-28页
        3.2.4 控制模式选择逻辑第28-29页
    3.3 双电机EPS系统控制策略第29-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基于Trucksim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模型构建第32-48页
    4.1 商用车TruckSim动力学建模第32-35页
        4.1.1 TruckSim简介第32-33页
        4.1.2 TruckSim商用车模型验证第33-35页
    4.2 EPS系统控制仿真模型第35-44页
        4.2.1 机械部分模型第35-36页
        4.2.2 控制单元模型第36-38页
        4.2.3 双电机模型第38-39页
        4.2.4 耦合装置模型第39-40页
        4.2.5 双电机EPS系统控制模型验证第40-44页
    4.3 TruckSim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模型第44-47页
        4.3.1 联合仿真模型的构建第44-45页
        4.3.2 联合仿真模型的验证第45-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商用车双电机EPS系统仿真试验性能评价第48-62页
    5.1 瞬态响应特性评价第48-50页
        5.1.1 评价指标第48页
        5.1.2 仿真试验方法第48页
        5.1.3 实验结果分析第48-50页
    5.2 轻便性评价第50-52页
        5.2.1 评价指标第50页
        5.2.2 仿真试验方法第50-51页
        5.2.3 实验结果分析第51-52页
    5.3 回正性能评价第52-55页
        5.3.1 评价指标第52-53页
        5.3.2 仿真试验方法第53页
        5.3.3 试验结果分析第53-55页
    5.4 转向灵敏性评价第55-56页
        5.4.1 评价指标第55页
        5.4.2 仿真实验方法第55-56页
        5.4.3 实验结果分析第56页
    5.5 极限工况性能评价第56-59页
        5.5.1 评价指标第56-57页
        5.5.2 仿真试验方法第57页
        5.5.3 仿真结果分析第57-59页
    5.6 驾驶员转向负担评价第59-61页
        5.6.1 评价指标第59-60页
        5.6.2 仿真试验方法第60页
        5.6.3 试验结果分析第60-61页
    5.7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6.1 总结第62-63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电动客车侧面碰撞安全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有限元的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