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西安某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黄土湿陷性评价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原位浸水试验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页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第13-15页
第二章 试验场地选择第15-20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15-16页
        2.1.1 气象第15页
        2.1.2 河流第15页
        2.1.3 水文地质特征第15页
        2.1.4 区域地质概况第15-16页
    2.2 试验场地的一般要求第16-19页
    2.3 试验场地的确定第19页
    2.4 试验场地代表性评价第19-20页
        2.4.1 试验场地与线路沿线地层岩性对比第19页
        2.4.2 试验场地代表性第19-20页
第三章 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第20-36页
    3.1 物理性质第20-26页
        3.1.1 基本物理性质第20-22页
        3.1.2 土-水特征第22-25页
        3.1.3 渗透性第25-26页
    3.2 力学性质第26-36页
        3.2.1 湿陷性第26-29页
        3.2.2 压缩强度第29-31页
        3.2.3 非饱和剪切强度第31-36页
第四章 现场浸水试验方案与实施过程第36-55页
    4.1 浸水试验一般要求第36-38页
        4.1.1 试验准备工作第36页
        4.1.2 浸水试验工作第36-37页
        4.1.3 试验资料整理第37页
        4.1.4 渗水孔问题的提出第37-38页
    4.2 浸水过程渗流分析第38-44页
        4.2.1 一维渗流模拟第38-40页
        4.2.2 二维渗流模拟第40-44页
        4.2.3 关于渗水孔的讨论第44页
    4.3 试验方案与施工过程第44-55页
        4.3.1 试坑第44-45页
        4.3.2 标点第45-51页
        4.3.3 渗水孔第51页
        4.3.4 传感器埋设第51-53页
        4.3.5 观测项目与现场测试第53页
        4.3.6 浸润范围观测第53-55页
第五章 试验结果分析第55-68页
    5.1 浸水试验注水过程第55-56页
    5.2 土层饱和度变化第56-59页
        5.2.1 水分传感器数据分析第56-58页
        5.2.2 饱和范围确定第58-59页
    5.3 沉降变形第59-66页
        5.3.1 地表沉降第59-64页
        5.3.2 深部沉降第64-66页
    5.4 浸水湿陷过程中裂缝发展规律研究第66-67页
    5.5 关于该地区湿陷量修正系数推荐值的讨论第67-68页
第六章 原位浸水试验与室内试验差异分析第68-75页
    6.1 “湿陷沉降迟滞–突变”效应第68-70页
        6.1.1 “湿陷沉降迟滞–突变”效应的概念第68-69页
        6.1.2 深部沉降的修正第69-70页
    6.2 原位浸水试验湿陷变形分析第70-74页
        6.2.1 湿陷量计算δ-p曲线法第70-71页
        6.2.2 不考虑“湿陷沉降迟滞–突变”效应的变形计算第71-72页
        6.2.3 考虑“湿陷沉降迟滞–突变”效应的变形计算第72-74页
    6.3 室内试验与原位浸水试验对比分析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编组站解体作业过程仿真建模研究
下一篇:封闭管幕冷冻圈内地层注浆机理和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