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管幕冷冻圈内地层注浆机理和工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注浆概述 | 第13-14页 |
1.2.2 注浆理论 | 第14-17页 |
1.2.2.1 渗透注浆理论 | 第14-15页 |
1.2.2.2 压密注浆理论 | 第15-16页 |
1.2.2.3 劈裂注浆理论 | 第16-17页 |
1.2.3 注浆数值模拟 | 第17-19页 |
1.2.4 注浆工艺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 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封闭管幕冷冻圈的形成和冻胀控制 | 第24-42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4-27页 |
2.2 封闭管幕冷冻圈地层冻胀控制技术 | 第27-30页 |
2.3 封闭管幕冷冻圈冻胀数值模拟 | 第30-33页 |
2.3.1 计算原理 | 第31-32页 |
2.3.2 数值模型 | 第32-33页 |
2.3.3 边界条件 | 第33页 |
2.4 冻胀控制技术方案比选 | 第33-36页 |
2.5 冻胀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36-41页 |
2.5.1 地层温度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2.5.2 地表竖向位移对比分析 | 第39-41页 |
2.6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封闭管幕冷冻圈内地层注浆机理研究 | 第42-57页 |
3.1 浆液扩散及加固机理分析 | 第42-44页 |
3.2 浆液扩散规律分析 | 第44-53页 |
3.2.1 宾汉体浆液的黏度时变性 | 第45-46页 |
3.2.2 浆液扩散运动方程 | 第46-49页 |
3.2.2.1 基本假设 | 第46页 |
3.2.2.2 扩散运动方程 | 第46-49页 |
3.2.3 浆液扩散距离影响因素 | 第49-53页 |
3.2.3.1 浆液黏度时变系数 | 第49-50页 |
3.2.3.2 浆液扩散平均速度 | 第50-51页 |
3.2.3.3 浆液扩散方向 | 第51-53页 |
3.3 最佳注浆孔距和排距 | 第53-55页 |
3.4 注浆压力 | 第55页 |
3.5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封闭管幕冷冻圈内地层注浆数值模拟研究 | 第57-78页 |
4.1 单孔注浆模拟 | 第57-72页 |
4.1.1 计算原理 | 第57-59页 |
4.1.2 数值模型 | 第59-61页 |
4.1.3 边界条件 | 第61页 |
4.1.4 结果分析 | 第61-72页 |
4.2 封闭管幕冷冻圈内地层注浆模拟 | 第72-76页 |
4.2.1 数值模型 | 第72页 |
4.2.2 边界条件 | 第72-73页 |
4.2.3 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4.3 注浆效果检验与评价 | 第76-77页 |
4.4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封闭管幕冷冻圈内地层注浆施工工艺 | 第78-96页 |
5.1 注浆参数 | 第78-81页 |
5.1.1 注浆参数及浆液配合比设计 | 第78-79页 |
5.1.2 一次注浆深度及注浆孔布置 | 第79-80页 |
5.1.3 注浆压力 | 第80-81页 |
5.2 注浆工艺 | 第81-86页 |
5.2.1 钻孔 | 第82页 |
5.2.2 注浆 | 第82-86页 |
5.2.2.1 注浆纵向分段 | 第82-83页 |
5.2.2.2 注浆横向分层 | 第83-86页 |
5.3 监控量测方案 | 第86-95页 |
5.3.1 监测项目概述 | 第86页 |
5.3.2 管幕位移监测 | 第86-91页 |
5.3.3 冻结圈温度监测 | 第91-95页 |
5.4 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6.1 封闭管幕冷冻圈的形成和冻胀控制研究成果 | 第96页 |
6.2 注浆机理和数值模拟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6.3 注浆工艺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
6.4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