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车站工作组织论文--编组站工作组织与管理系统论文

编组站解体作业过程仿真建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目标第14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4-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4.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编组站到解系统分析第17-28页
    2.1 相关理论研究第17-22页
        2.1.1 排队理论第17页
        2.1.2 离散事件系统第17-19页
        2.1.3 多智能体系统第19-22页
    2.2 到解系统作业过程分析第22-23页
    2.3 基于多智能体和离散事件组合方法的到解系统仿真第23-27页
        2.3.1 概念模型第23-24页
        2.3.2 逻辑模型第24-26页
        2.3.3 基于离散事件的组件第26页
        2.3.4 基于智能体的组件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编组站到解系统建模基础研究第28-37页
    3.1 相关设备分析第28页
    3.2 到解系统数据分析第28-33页
        3.2.1 列车到达间隔时间及作业分析第28-31页
        3.2.2 编组站列车解体作业分析第31-32页
        3.2.3 到解系统内部联系第32-33页
    3.3 解体作业策略优化模型第33-35页
        3.3.1 目标函数建立第33-34页
        3.3.2 相关约束条件第34页
        3.3.3 模型求解第34-35页
    3.4 到解系统性能指标第35-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基于组合方法的金州编组站到解系统仿真建模第37-60页
    4.1 仿真模型结构及流程第37-40页
    4.2 到解系统物理建模第40-44页
        4.2.1 金州编组站概况第40-43页
        4.2.2 编组站股道建模第43-44页
    4.3 仿真模型逻辑建模第44-53页
        4.3.1 逻辑模型实现功能第44-46页
        4.3.2 逻辑控件智能体第46-48页
        4.3.3 逻辑过程实现第48-53页
    4.4 进路控制及参数设置第53-56页
        4.4.1 进路控制第53-54页
        4.4.2 参数设置第54-56页
    4.5 仿真模型运行第56-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金州编组站到解系统仿真分析第60-70页
    5.1 模型验证第60-61页
    5.2 基于仿真的解体时间建模第61-66页
        5.2.1 车钩数对解体时间的影响第61-64页
        5.2.2 车辆数对解体时间的影响分析第64-66页
        5.2.3 车辆数、车钩数与解体时间函数关系拟合第66页
    5.3 基于仿真的解体计划优化第66-68页
        5.3.1 基础数据输入第66-67页
        5.3.2 仿真结果分析第67-68页
        5.3.3 优化方案分析及建议第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结论第70-72页
    6.1 论文主要工作第70页
    6.2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A 实际现场数据第75-76页
附录B 车场标准第76-78页
附录C 实际解体时间与计算解体时间第78-79页
附录D 参数变化实验数据第79-81页
附录E 模型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第81-8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Pb-四唑基含能配合物的制备、结构及热分解机理研究
下一篇:西安某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现场试坑浸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