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配气机构论文

变冲程发动机液压式配气切换机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可变配气机构概述第11-12页
        1.2.1 有凸轮可变配气机构第11页
        1.2.2 无凸轮可变配气机构第11-12页
    1.3 可变配气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3.1 可变配气机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2 变冲程发动机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配气机构结构设计第18-28页
    2.1 可变配气机构的总体结构与设计第18-21页
        2.1.1 配气机构原机参数第18-19页
        2.1.2 可变配气机构切换方案的确定第19-20页
        2.1.3 可变配气机构总体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第20-21页
    2.2 可变配气机构凸轮体的设计第21-27页
        2.2.1 凸轮整体结构设计第21-22页
        2.2.2 配气相位的确定第22页
        2.2.3 凸轮型线的设计第22-25页
        2.2.4 凸轮间夹角确定第25-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分析第28-44页
    3.1 可变配气机构液压系统的设计第28-33页
        3.1.1 液压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8-29页
        3.1.2 液压系统参数计算第29-32页
        3.1.3 液压系统主要元件选择第32-33页
    3.2 可变配气机构液压系统的建模第33-37页
        3.2.1 仿真软件AMESim介绍第33-34页
        3.2.2 液压系统建模方法第34-35页
        3.2.3 液压系统关键结构模型建立第35-36页
        3.2.4 液压系统模型建立第36-37页
    3.3 液压系统仿真分析第37-41页
    3.4 JH600 发动机液压系统的初步研究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配气机构运动学仿真第44-68页
    4.1 配气机构动力学研究方法第44-49页
        4.1.1 配气机构动力学研究方法概述第44-45页
        4.1.2 ADAMS多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第45-49页
    4.2 配气机构动力学模型建立第49-54页
        4.2.1 配气机构几何模型建立第49-51页
        4.2.2 配气机构模型约束建立第51-52页
        4.2.3 配气机构模型几何参数设置第52-54页
    4.3 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分析第54-67页
        4.3.1 配气机构动力学模型的验证第54-55页
        4.3.2 气门特性曲线仿真分析第55-63页
        4.3.3 部件间接触力曲线分析第63-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配气机构加工及试验第68-79页
    5.1 凸轮轴加工及装配第68页
    5.2 配气机构气门升程测试与分析第68-75页
        5.2.1 气门升程试验方案第69-70页
        5.2.2 气门升程测量原理第70-72页
        5.2.3 气门升程测量方法第72页
        5.2.4 试验数据的采集及分析第72-75页
    5.3 配气机构切换试验与分析第75-78页
        5.3.1 切换试验方案的确定第75-76页
        5.3.2 切换试验原理和方法第76页
        5.3.3 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第76-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研究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用制动气泵抗磨损技术研究
下一篇:预应力连续箱梁弯桥弯曲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