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5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7-8页 |
1.1.1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 第7页 |
1.1.2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课程的要求 | 第7页 |
1.1.3 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 | 第7-8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2-15页 |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1.3.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1页 |
2.1 支架及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支架的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1.2 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2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2.1 建构主义的心理学基础 | 第16-17页 |
2.2.2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 第17-20页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教学支架的设计及其策略 | 第21-30页 |
3.1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电学教学设计中的适应性研究 | 第21-24页 |
3.1.1 初中电学内容与地位分析 | 第21-23页 |
3.1.2 初中电学教学目标分析 | 第23-24页 |
3.2 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常用的支架类型 | 第24-27页 |
3.2.1 实验支架 | 第24页 |
3.2.2 图表支架 | 第24-25页 |
3.2.3 问题支架 | 第25-26页 |
3.2.4 工具支架 | 第26页 |
3.2.5 范例支架 | 第26-27页 |
3.2.6 建议支架 | 第27页 |
3.3 支架设计的策略 | 第27-30页 |
3.3.1 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第27-28页 |
3.3.2 创设有效的物理情境 | 第28-29页 |
3.3.3 渐进性原则下可调节的支架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电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第30-59页 |
4.1 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 | 第30-31页 |
4.1.1 进入情境 | 第30页 |
4.1.2 搭建支架 | 第30页 |
4.1.3 独立探索 | 第30-31页 |
4.1.4 协作学习 | 第31页 |
4.1.5 效果评价 | 第31页 |
4.2 概念教学案例:《电阻》 | 第31-42页 |
4.3 物理规律教学案例:《欧姆定律》 | 第42-48页 |
4.4 探究教学案例:《电能表与电功》 | 第48-56页 |
4.5 访谈 | 第56-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支架教学后的结论 | 第59-60页 |
5.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60-61页 |
5.2.1 研究的不足 | 第60页 |
5.2.2 研究的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