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测量与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小结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总体设计及方法 | 第14-16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教育学心理学对能力的解释 | 第16-17页 |
2.2 物理实验能力综述 | 第17-18页 |
2.3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能力的要求 | 第18-21页 |
2.4 物理实验能力内涵的界定 | 第21-22页 |
3 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2-44页 |
3.1 基本思路 | 第22页 |
3.2 评价体系指标设计 | 第22-24页 |
3.2.1 基本要素特征分析法(PTA) | 第22页 |
3.2.2 评价体系指标确定 | 第22-24页 |
3.3 权重确定方法 | 第24-27页 |
3.3.1 德尔菲法 | 第24-25页 |
3.3.2 轶和运算法 | 第25-26页 |
3.3.3 层次分析法 | 第26-27页 |
3.4 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要素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第27-28页 |
3.4.1 问卷的设计 | 第27-28页 |
3.4.2 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 第28页 |
3.5 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 第28-38页 |
3.5.1 信度分析 | 第28-30页 |
3.5.2 效度分析 | 第30-38页 |
3.6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3.6.1 调查结果统计 | 第38-42页 |
3.6.2 教龄对一级指标重要性排序的影响 | 第42页 |
3.7 评价指标权重体系的建立 | 第42-44页 |
4 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测量卷的设计及实施 | 第44-50页 |
4.1 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测量卷的设计 | 第44-46页 |
4.1.1 测量主题的确定 | 第44页 |
4.1.2 测量知识卷的设计 | 第44-45页 |
4.1.3 实验报告单的设计 | 第45-46页 |
4.2 测量实施过程 | 第46页 |
4.2.1 测量对象的选择 | 第46页 |
4.2.2 测量的实施 | 第46页 |
4.3 测量评分实例分析 | 第46-50页 |
5 测量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50-61页 |
5.1 各一级指标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50-55页 |
5.1.1 一级指标结果统计 | 第50-54页 |
5.1.2 一级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5.2 学生总分结果及分析 | 第55-60页 |
5.2.1 学生总分结果统计 | 第55-58页 |
5.2.2 学生总分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3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60-61页 |
6 总结 | 第61-64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期望与建议 | 第62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1 | 第66-69页 |
附录2 | 第69-72页 |
附录3 | 第72-74页 |
附录4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