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数值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23-31页 |
2.1 数值模拟理论 | 第23-25页 |
2.1.1 燃烧室数值分析概述 | 第23页 |
2.1.2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3-25页 |
2.2 湍流模型 | 第25-27页 |
2.2.1 标准k-ε 模型 | 第25页 |
2.2.2 RNG k-ε 模型 | 第25-26页 |
2.2.3 Realizable k-ε 模型 | 第26-27页 |
2.3 反应模型 | 第27页 |
2.4 网格划分及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27-29页 |
2.5 实验算例验证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后钝体开口AVC燃烧数值模拟 | 第31-43页 |
3.1 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31-32页 |
3.1.1 燃烧室几何模型及结构参数 | 第31页 |
3.1.2 边界条件及研究参数 | 第31-32页 |
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2-41页 |
3.2.1 来流速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2-34页 |
3.2.2 来流温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4-38页 |
3.2.3 壁面温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3.2.4 燃气当量比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9-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涡流发生器射流原理的AVC燃烧特性研究 | 第43-58页 |
4.1 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43-45页 |
4.1.1 燃烧室几何模型及结构参数 | 第43页 |
4.1.2 涡流发生器原理及射流参数 | 第43-44页 |
4.1.3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5-56页 |
4.2.1 基于涡流发生器射流原理AVC的优越性验证 | 第45-47页 |
4.2.1.1 速度流场分布 | 第45-46页 |
4.2.1.2 燃料分布 | 第46-47页 |
4.2.1.3 燃烧室温度分布 | 第47页 |
4.2.2 前倾角 α 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47-51页 |
4.2.2.1 速度流场分布 | 第48页 |
4.2.2.2 湍流度分布 | 第48-49页 |
4.2.2.3 凹腔内温度分布及燃烧效率 | 第49-50页 |
4.2.2.4 总压损失 | 第50页 |
4.2.2.5 NO分布 | 第50-51页 |
4.2.3 侧倾角 β 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1-54页 |
4.2.3.1 速度流场分布 | 第51-52页 |
4.2.3.2 湍流度分布 | 第52-53页 |
4.2.3.3 凹腔内温度分布及燃烧效率 | 第53-54页 |
4.2.3.4 总压损失 | 第54页 |
4.2.4 射流孔径D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4-55页 |
4.2.5 射流比R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5-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带导流片的AVC燃烧特性研究 | 第58-71页 |
5.1 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58-60页 |
5.1.1 燃烧室几何模型及结构参数 | 第58-59页 |
5.1.2 边界条件及研究参数 | 第59-60页 |
5.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0-70页 |
5.2.1 a/B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60-64页 |
5.2.1.1 速度流场分布 | 第60-61页 |
5.2.1.2 总压损失 | 第61-62页 |
5.2.1.3 温度分布及燃烧效率 | 第62-63页 |
5.2.1.4 NO排放 | 第63-64页 |
5.2.2 b/H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64-68页 |
5.2.2.1 总压损失 | 第64-65页 |
5.2.2.2 速度流场分布 | 第65-66页 |
5.2.2.3 温度分布及燃烧效率 | 第66-67页 |
5.2.2.4 NO排放 | 第67-68页 |
5.2.3 c/L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68-70页 |
5.2.3.1 速度流场分布 | 第68页 |
5.2.3.2 温度分布及燃烧效率 | 第68-69页 |
5.2.3.3 NO排放及总压损失 | 第69-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AVC流动传热的场协同分析 | 第71-93页 |
6.1 AVC速度场与温度场协同分析 | 第71-82页 |
6.1.1 场协同理论 | 第71-72页 |
6.1.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2-82页 |
6.1.2.1 来流速度对燃烧室协同场的影响分析 | 第76-78页 |
6.1.2.2 来流温度对燃烧室协同场的影响分析 | 第78-79页 |
6.1.2.3 壁面温度对燃烧室协同场的影响分析 | 第79-81页 |
6.1.2.4 燃气当量比对燃烧室协同场的影响分析 | 第81-82页 |
6.2 AVC多场协同分析 | 第82-91页 |
6.2.1 多场协同理论 | 第82-84页 |
6.2.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84-91页 |
6.2.2.1 来流速度对多协同场的影响分析 | 第85-87页 |
6.2.2.2 来流温度对多协同场的影响分析 | 第87-89页 |
6.2.2.3 壁面温度对多协同场的影响分析 | 第89-9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93-9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