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指标体系构建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摘要第2-3页
Summary第3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1.1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第7页
    1.2.生态文明的含义第7-8页
    1.3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第8-9页
    1.4 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第9-10页
        1.4.1 研究现状第9-10页
        1.4.2 发展趋势第10页
    1.5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第10-11页
    1.6 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第11页
    1.7 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11-12页
    1.8 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第12页
    1.9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第12页
    1.10 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1.1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二章 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5-25页
    2.1 兰州市水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第15页
    2.2 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15页
    2.3 水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第15-16页
    2.4 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第16页
    2.5 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第16-20页
        2.5.1 层次分析法介绍[11-12]第17-18页
        2.5.2 层次结构模型第18页
        2.5.3 判断建立判断矩阵第18页
        2.5.4 权重的计算第18-19页
        2.5.5 层次单一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第19页
        2.5.6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第19-20页
    2.6 水生态指标判断矩阵的构造及其一致性检验第20-22页
        2.6.1 总层次权重排序第20-21页
        2.6.2 层次权重排序第21-22页
        2.6.3 总层次一致性检验第22页
    2.7 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水平的计算第22-24页
        2.7.1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15]第22-23页
        2.7.2 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指数评价第23-24页
    2.8 本章讨论与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兰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第25-39页
    3.1 兰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和意义第25页
    3.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研究方法第25页
    3.3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第25-26页
    3.4 兰州市水资源利用现状第26页
    3.5 兰州市供需水状况第26-28页
        3.5.1 兰州市供水量第26-27页
        3.5.2 兰州市需水量第27-28页
        3.5.3 兰州市水资源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8页
    3.6 兰州市需水量预测第28-30页
        3.6.1 预测方法第28-29页
        3.6.2 灰色预测GM(1,1)模型第29-30页
        3.6.3 需水量预测第30页
    3.7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第30-35页
        3.7.1 效益系数的确定[32-33]第30-31页
        3.7.2 目标函数数量化第31-32页
        3.7.3.系数权重的确定第32-34页
        3.7.4 模糊多目标综合效益系数确定第34页
        3.7.5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37]第34-35页
    3.8 兰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第35-38页
        3.8.1 用水部门净效益系数的确定第35页
        3.8.2 指标融合权重的确定第35-36页
        3.8.3 各用水部门综合效益系数确定第36页
        3.8.4 水资源优化配置第36-38页
    3.9 配置结果与分析第38页
    3.10 本章讨论与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兰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评价第39-45页
    4.1 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评价的意义第39页
    4.2 水资源配置结果评价的主要方法第39页
    4.3 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评价的研究思路第39-40页
    4.4 模糊识别评价模型第40-41页
    4.5 兰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评价第41-44页
        4.5.1 兰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和评价因素分级标准第42页
        4.5.2 指标权重求解第42-43页
        4.5.3 水资源配置结果评价第43-44页
    4.6 本章讨论与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兰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第45-53页
    5.1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第45页
    5.2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第45页
    5.3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45-46页
        5.3.1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意义第45-46页
        5.3.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计算的目的第46页
    5.4 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的特点第46-47页
    5.5 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研究方法第47页
    5.6 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47-49页
    5.7 兰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第49-52页
        5.7.1 兰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第49页
        5.7.2 兰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第49-50页
        5.7.3 水资源承载力的分级与量化第50-51页
        5.7.4 兰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第51页
        5.7.5 权重计算第51页
        5.7.6 兰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的计算第51-52页
    5.8 结果与分析第52页
    5.9 本章讨论与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6页
    6.1 结论与讨论第53-54页
    6.2 兰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措施的提出第54-55页
    6.3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导师简介第60-61页
作者简介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抛物面槽式太阳能平板接收器热性能研究
下一篇:先进旋涡燃烧室燃烧特性及场协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