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1 绪论 | 第9-28页 |
| 1.1 研究内容 | 第9-15页 |
|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5-16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1.4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1.5 研究步骤 | 第24-27页 |
| 1.6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27-28页 |
| 2 概念场研究 | 第28-92页 |
| 2.1 喜悦类概念场 | 第28-33页 |
| 2.2 愤怒类概念场 | 第33-37页 |
| 2.3 惊愕类概念场 | 第37-42页 |
| 2.4 悲伤类概念场 | 第42-51页 |
| 2.5 羞愧类概念场 | 第51-55页 |
| 2.6 敬服类概念场 | 第55-60页 |
| 2.7 思念类概念场 | 第60-64页 |
| 2.8 喜爱类概念场 | 第64-73页 |
| 2.9 惧怕类概念场 | 第73-85页 |
| 2.10厌恶类概念场 | 第85-92页 |
| 3 总结 | 第92-97页 |
| 3.1 两部语料中概念场各词项及构成结构 | 第92-93页 |
| 3.2 两类状态心理动词概念场各词项及结构 | 第93-97页 |
| 4 结语 | 第97-99页 |
| 4.1 双音词组合和使用上的随意性 | 第97页 |
| 4.2 单音词使用占主导 | 第97页 |
| 4.3 双音词的构成方式以并列式双音词为主 | 第97-98页 |
| 4.4 每一概念场中词频分布不均衡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以作者首字母排序) | 第99-105页 |
| 攻硕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05-106页 |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