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1-15页 |
1.2.1 信用的概念 | 第11-12页 |
1.2.2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重要地位 | 第12-13页 |
1.2.3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职业信用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个人信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职业信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3 项目经理职业信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4 评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职业信用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2.1 重庆市建筑市场信用现状概述 | 第21-24页 |
2.1.1 重庆市建筑市场信用缺失问题 | 第21-22页 |
2.1.2 重庆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现状 | 第22-24页 |
2.2 重庆市建筑企业项目经理信用现状 | 第24-25页 |
2.2.1 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信用问题 | 第24页 |
2.2.2 重庆市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信用管理现状 | 第24-25页 |
2.3 重庆市建筑企业项目经理职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7-33页 |
3.1 项目经理职业信用评价主体 | 第27-28页 |
3.2 体系构建原则 | 第28-29页 |
3.2.1 全面性与精简性相结合原则 | 第28页 |
3.2.2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结合原则 | 第28页 |
3.2.3 客观公正性原则 | 第28页 |
3.2.4 层次性原则 | 第28-29页 |
3.3 建筑企业项目经理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2页 |
3.3.1 指标的选择 | 第29页 |
3.3.2 指标说明 | 第29-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建筑企业项目经理职业信用体系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3-42页 |
4.1 赋权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第33-34页 |
4.1.1 层次分析法 | 第33-34页 |
4.1.2 集值迭代法 | 第34页 |
4.1.3 基于序关系分析法 | 第34页 |
4.2 唯一参照物比较判断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4-37页 |
4.2.1 唯一参照物比较判断法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4.2.2 权重确定的基本步骤 | 第36-37页 |
4.3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职业信用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7-39页 |
4.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模型 | 第39-41页 |
4.4.1 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第39-40页 |
4.4.2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原理 | 第40页 |
4.4.3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步骤 | 第40-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实例分析 | 第42-48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42页 |
5.2 评分过程 | 第42-46页 |
5.3 结果验证 | 第46-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48-5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48-49页 |
6.3 建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