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K-12创客教育研究
| 摘要(中文) | 第5-6页 |
| Abstract(英文) | 第6-7页 |
| 引言(前言) | 第11-29页 |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一) 问题提出 | 第11-13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3-25页 |
| (一) 国外研究 | 第13-19页 |
| (二) 国内研究 | 第19-25页 |
|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5-26页 |
| (一)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 (二)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6-27页 |
| (一)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五、概念界定 | 第27-29页 |
| (一) K-12学校 | 第27页 |
| (二) K-12创客教育 | 第27页 |
| (三) 创客 | 第27页 |
| (四) 创客空间 | 第27页 |
| (五) 创客运动 | 第27页 |
| (六) 创客教育 | 第27-29页 |
| 第一章 美国K-12创客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9-38页 |
| 第一节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 第29-31页 |
|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 第29-30页 |
| 二、提倡“做中学” | 第30页 |
| 三、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师 | 第30页 |
| 四、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桥梁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进步主义教育理念 | 第31-32页 |
| 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2-38页 |
| 一、皮亚杰的个体建构主义 | 第32页 |
| 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 | 第32-33页 |
| 三、西蒙·派珀特的建构论 | 第33-35页 |
| 四、三者的关系 | 第35-38页 |
| 第二章 美国K-12创客教育的模式 | 第38-89页 |
| 第一节 创客教育的环境 | 第38-41页 |
| 一、创客空间的内涵 | 第38-39页 |
| 二、创客空间的设计 | 第39页 |
| 三、创客空间的合作 | 第39-40页 |
| 四、创客空间的管理 | 第40-41页 |
| 第二节 创客教育的课程 | 第41-47页 |
| 一、社会课程 | 第41-43页 |
| 二、学校课程 | 第43-47页 |
| 第三节 创客教育的教学 | 第47-61页 |
| 一、组织维度—项目学习 | 第47-51页 |
| 二、心理维度—探究教学 | 第51-55页 |
| 三、方法维度—设计思维 | 第55-58页 |
| 四、行为维度—动手探究 | 第58-61页 |
| 第四节 创客教育的评价 | 第61-77页 |
| 一、超越标准化评价 | 第61-63页 |
| 二、应用表现性评价 | 第63-69页 |
| 三、实施真实性评价 | 第69-72页 |
| 四、开发档案袋评价 | 第72-77页 |
| 第五节 创客教育的教师 | 第77-89页 |
| 一、教师的工作与职责 | 第77-80页 |
| 二、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80-83页 |
|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 第83-85页 |
|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 | 第85-89页 |
| 第三章 美国K-12创客教育的SWOT分析 | 第89-97页 |
| 第一节 美国K-12创客教育的优势 | 第89-92页 |
| 一、以学生为中心 | 第89页 |
| 二、开展探究创造 | 第89页 |
| 三、促进跨界协作 | 第89-90页 |
| 四、培养兴趣和能力 | 第90页 |
| 五、塑造创客思维 | 第90-91页 |
| 六、关注教育公平 | 第91-92页 |
| 第二节 美国K-12创客教育的劣势 | 第92-93页 |
| 一、课程资源不足 | 第92页 |
| 二、创客教师缺乏 | 第92页 |
| 三、领导力量分散 | 第92页 |
| 四、经费投入有限 | 第92-93页 |
| 第三节 美国K-12创客教育的机遇 | 第93-94页 |
| 一、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持 | 第93页 |
| 二、国家政策的引领导向 | 第93-94页 |
| 三、社会创客氛围的熏陶 | 第94页 |
| 四、区域生态系统的协同 | 第94页 |
| 五、高等教育机构的扶持 | 第94页 |
| 六、社会团体组织的服务 | 第94页 |
| 第四节 美国K-12创客教育的挑战 | 第94-97页 |
| 一、创造兴趣的建立 | 第95页 |
| 二、创客教师的培养 | 第95页 |
| 三、领导方式的变革 | 第95-96页 |
| 四、社会支持的扩展 | 第96-97页 |
| 第四章 美国K-12创客教育的意义与启示 | 第97-105页 |
| 第一节 美国K-12创客教育的意义 | 第97-99页 |
| 一、提升学习兴趣和参与 | 第97页 |
| 二、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 | 第97-98页 |
| 三、更新教师的专业能力 | 第98页 |
| 四、动员全民创造和学习 | 第98页 |
| 五、密切学校与社会联系 | 第98-99页 |
| 第二节 美国K-12创客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第99-105页 |
| 一、我国创客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第99-102页 |
| 二、美国 K-12 创客教育的启示 | 第102-105页 |
| 结语 | 第105-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4页 |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