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1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者职业困境 | 第9页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3 研究视角的选取 | 第10-11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1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4.2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5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界定 | 第12-14页 |
1.5.1 情感劳动的界定 | 第12页 |
1.5.2 职业倦怠的界定 | 第12-13页 |
1.5.3 一线社会工作者的界定 | 第13页 |
1.5.4 社会支持 | 第13-14页 |
1.6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4-17页 |
1.6.1 关于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文献回顾 | 第14-15页 |
1.6.2 关于情感劳动文献的回顾 | 第15-16页 |
1.6.3 对现有研究的总评 | 第16-17页 |
1.7 研究方案 | 第17-20页 |
1.7.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7.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7.3 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 第18页 |
1.7.4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现状与特点 | 第20-22页 |
2.1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现状 | 第20页 |
2.2 一线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特点 | 第20-22页 |
第3章 情感劳动影响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多重分析 | 第22-37页 |
3.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3.1.1 样本概况 | 第22-23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23-36页 |
3.3.1 交叉分析 | 第24-34页 |
3.3.2 回归分析 | 第34-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一线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4.1 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内外条件因素 | 第37-38页 |
4.2 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具体服务活动因素 | 第38-40页 |
第5章 如何帮助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克服职业倦怠 | 第40-45页 |
5.1 微观层面干预策略 | 第40-41页 |
5.1.1 针对性解决具体问题 | 第40页 |
5.1.2 针对个人特性增强支持 | 第40-41页 |
5.2 中观层面干预策略 | 第41-43页 |
5.2.1 学校如何帮助一线社工保持旺盛的职业生命力 | 第41-42页 |
5.2.2 机构如何帮助一线社工保证服务质量 | 第42-43页 |
5.3 宏观层面干预策略 | 第43-45页 |
5.3.1 社会工作行业 | 第43页 |
5.3.2 政策 | 第43-45页 |
第6章 反思 | 第45-46页 |
6.1 反思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件: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与情感劳动状况问卷调查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