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三社联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L社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5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6 概念界定第16-17页
        1.6.1 三社联动第16页
        1.6.2 社区居委会第16页
        1.6.3 社会工作机构第16-17页
        1.6.4 社区社会组织第17页
    1.7 理论依据第17-19页
        1.7.1 增能理论第17页
        1.7.2 社会系统理论第17-18页
        1.7.3 社会资本理论第18-19页
第2章 “三社联动”政策背景与各主体基本情况第19-24页
    2.1 “三社联动”的背景及相关政策的提出第19页
    2.2 “三社”各主体的基本情况第19-24页
        2.2.1 BJ市XC区开展“三社联动”基本情况第19-20页
        2.2.2 Y社会工作机构、专业社工基本情况第20-22页
        2.2.3 参与调研街道、社区居委会基本情况第22页
        2.2.4 社区社会组织基本情况第22-24页
第3章 “三社联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成长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4-33页
    3.1 “三社联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现状第24页
    3.2 “三社联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运作过程——以L社区为例第24-29页
        3.2.1 以项目运作方式,建立机制平台第24-25页
        3.2.2 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建立联系第25页
        3.2.3 评估需求,链接资源,能力提升第25-27页
        3.2.4 “三社联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长效发展第27-28页
        3.2.5 结项评估,取得成效第28-29页
    3.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9-33页
        3.3.1 “三社”主体对政府依赖性强,政府缺少监督管理第29页
        3.3.2 社工机构以项目为主、社工专业能力不足第29-30页
        3.3.3 社区居委会第30-32页
        3.3.4 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不连贯性、依赖性较强第32页
        3.3.5 居民参与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区服务的意识较差第32-33页
第4章 “三社”主体的角色定位及联动关系第33-39页
    4.1 社区居委会第33-35页
        4.1.1 “三社联动”之纽带、平台第33页
        4.1.2 “三社联动”之监督、引导者第33-34页
        4.1.3 “三社联动”之支持、推动者第34页
        4.1.4 社区居委会与第三方社会工作机构的联动关系第34-35页
        4.1.5 社区居委会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联动关系第35页
    4.2 社会工作机构第35-36页
        4.2.1 “三社联动”之资源链接者第35页
        4.2.2 “三社联动”之政策倡导者第35-36页
        4.2.3 社会工作机构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联动关系第36页
    4.3 社会工作者第36-37页
        4.3.1 居民意识的引导者第36页
        4.3.2 项目宣传者、政策落实者第36-37页
        4.3.3 专业服务的提供者、协调者第37页
    4.4 社区社会组织第37页
        4.4.1 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的联动关系第37页
        4.4.2 社区社会组织与第三方社工机构的联动关系第37页
    4.5 小结第37-39页
第5章 “三社联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成长的方法及建议第39-44页
    5.1 政府第39-40页
        5.1.1 从政策上加强“三社联动”机制宣传第39页
        5.1.2 简政放权,转移职能,灵活使用助推资金第39页
        5.1.3 充分发挥监督与管理角色第39-40页
    5.2 社区居委会第40-41页
        5.2.1 提升居委会主动参与的观念意识第40页
        5.2.2 以民为主,独立自治,逐渐摆脱行政事务第40页
        5.2.3 以街道为单位整合资源、扩大影响力第40-41页
    5.3 社会工作机构、专业社工第41-42页
    5.4 社区社会组织第42页
        5.4.1 明确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目标第42页
        5.4.2 发展符合组员与居民需要的社区社会组织第42页
        5.4.3 从量变到质变、从无偿到有偿第42页
    5.5 形成多方协商、通力合作、共同参与、主动联动的服务模式第42-44页
结论第44-45页
    本文的局限性第44页
    对未来发展的借鉴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点半课堂中儿童多元化需求研究--以北京市某机构四点半课堂项目为例
下一篇:情感劳动视角下一线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