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动力装置论文--内燃机动力装置论文--柴油机论文

柴油机双机并车系统的数学模拟和智能化控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概论第11-19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联合动力装置的发展与应用第12-14页
    1.3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第14-17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19页
第二章 双机并车试验台主要设备数学模型第19-40页
    2.1 系统仿真概述第19-26页
        2.1.1 系统仿真及其分类第19页
        2.1.2 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第19-26页
    2.2 柴油机物理数学模型第26-33页
        2.2.1 柴油机的物理模型第26-27页
            2.2.1.1 进气管系统第26-27页
            2.2.1.2 排气管系统第27页
            2.2.1.3 气缸系统第27页
        2.2.2 基本微分方程第27-33页
            2.2.2.1 基本假设第27-28页
            2.2.2.2 基本微分方程第28-33页
    2.3 SSS 离合器数学模型第33-37页
        2.3.1 主动件第34-35页
        2.3.2 中间件第35-36页
        2.3.3 从动件第36-37页
    2.4 柴油机调速系统数学模型第37-39页
        2.4.1 电子调速器第37-38页
        2.4.2 柴油机调速系统第38-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双机并车主要部件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0-62页
    3.1 动力装置建模与仿真方法第40-47页
        3.1.1 MATLAB 概述第40-42页
        3.1.2 MATLAB/SIMULINK 在柴油机建模仿真中的应用第42-47页
    3.2 常用PID 控制算法第47-50页
        3.2.1 传统PID 控制第47-48页
        3.2.2 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第48-49页
        3.2.3 基于前馈补偿的PID 控制算法第49页
        3.2.4 常用PID 参数整定方法第49-50页
    3.3 CODAD 系统的建模第50-57页
        3.3.1 柴油机及调速器模型第51-53页
        3.3.2 传动系统模型第53-56页
        3.3.3 并车控制器模型第56-57页
    3.4 仿真结果分析第57-60页
        3.4.1 6105 柴油机单机运行仿真及结果分析第57-58页
        3.4.2 单机运行到双机共同工作的仿真及结果分析第58-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双机并车控制方法研究第62-70页
    4.1 双机并车控制方法概述第62页
    4.2 双机并车控制方法分类及其控制策略第62-69页
        4.2.1 主从调速器第62-64页
        4.2.2 并列调速器第64-66页
        4.2.3 单调速器第66-68页
        4.2.4 功率均衡控制器第68-69页
    4.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柴电联合装置研究第70-82页
    5.1 柴电联合动力概述第70-72页
    5.2 电动机建模仿真第72-76页
        5.2.1 推进电动机数学模型第73页
        5.2.2 电动机及其转速调节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第73-74页
        5.2.3 电动机单机运行仿真及结果分析第74-76页
    5.3 柴油机电动机双机并车模拟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第76-81页
        5.3.1 柴油机电动机双机并车系统模型第76-78页
        5.3.2 柴油机电动机双机并车模拟仿真第78-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专利第90-91页
附录第91-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导体氮化铟薄膜非线性光学吸收性质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值模拟的船舶焚烧炉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