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问题提出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1.4.2 实践价值 | 第16-17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5.1 翻转课堂 | 第17-18页 |
1.6 研究方案 | 第18-20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7 论文结构 | 第20-2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2-37页 |
2.1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1 掌握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2.1.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4-26页 |
2.1.4 混合式学习理论 | 第26页 |
2.2 翻转课堂的网络支持环境 | 第26-29页 |
2.2.1 翻转课堂的支持平台的选择 | 第26-27页 |
2.2.2 云班课教学平台 | 第27页 |
2.2.3 云班课网络平台的功能与优势 | 第27-28页 |
2.2.4 云班课网络平台实现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 第28-29页 |
2.3 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2.4 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30-33页 |
2.5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 | 第33-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职业高中网页制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37-56页 |
3.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37-42页 |
3.1.1 学习者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3.1.2 教学内容分析 | 第38-40页 |
3.1.3 教学目标分析 | 第40-41页 |
3.1.4 学习环境分析 | 第41页 |
3.1.5 学习评价 | 第41-42页 |
3.2 基于云班课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 第42-52页 |
3.2.1 基于云班课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 第42-47页 |
3.2.2 基于云班课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的结构创设 | 第47-52页 |
3.3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施 | 第52-54页 |
3.3.1 前期准备 | 第52-53页 |
3.3.2 课中活动 | 第53页 |
3.3.3 课后评价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职业高中网页制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 第56-82页 |
4.1 教学实验内容 | 第56页 |
4.2 教学实验对象 | 第56-63页 |
4.3 教学实验目标 | 第63-64页 |
4.4 教学实验环境 | 第64页 |
4.5 教学实验过程 | 第64-71页 |
4.6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第71-81页 |
4.6.1 对学生调查问卷的教学效果分析 | 第71-78页 |
4.6.2 学生访谈教学效果分析 | 第78-79页 |
4.6.3 教师调查问卷的教学效果分析 | 第79页 |
4.6.4 教师访谈教学效果分析 | 第79-8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5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未来研究 | 第82-8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82-83页 |
5.2 研究创新点 | 第83页 |
5.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83-84页 |
5.4 未来研究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附录 | 第87-93页 |
附 1:职业高中高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87-89页 |
附 2: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第89-90页 |
附 3:云班课网络平台+百度云+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第90-91页 |
附 4:基于云班课平台+百度云+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学生篇) | 第91-92页 |
附 5:基于云班课平台+百度云+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教师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