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传承研究--以安徽省泾县黄田村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1 传统村落保护的机遇及问题 | 第8页 |
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的提升 | 第8-9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2.1 传统村落的基本概念 | 第9页 |
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 | 第9页 |
1.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路径及方法 | 第10-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3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第2章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实践 | 第13-28页 |
2.1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 | 第13-19页 |
2.1.1 传统村落研究 | 第13-15页 |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第15-18页 |
2.1.3 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第18-19页 |
2.2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类型与现状 | 第19-22页 |
2.2.1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 第19页 |
2.2.2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 第19-20页 |
2.2.3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 第20-22页 |
2.3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 第22-27页 |
2.3.1 古川町 | 第22-24页 |
2.3.2 合掌村 | 第24-25页 |
2.3.3 龙井村 | 第25-26页 |
2.3.4 案例比较、总结与启示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传承 | 第28-33页 |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村落保护中传承的原则 | 第28-30页 |
3.1.1 原真性原则 | 第28页 |
3.1.2 整体性原则 | 第28-29页 |
3.1.3 活态性原则 | 第29页 |
3.1.4 当地非遗优先原则 | 第29-30页 |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传承策略 | 第30-32页 |
3.2.1 文化资源开发 | 第30页 |
3.2.2 传统风貌保护 | 第30-31页 |
3.2.3 传统产业升级 | 第31页 |
3.2.4 政策保障与村民参与 | 第31页 |
3.2.5 积极编制村落保护规划 | 第31-32页 |
3.3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黄田村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33-55页 |
4.1 黄田村村落概况 | 第33-34页 |
4.1.1 黄田村地理位置 | 第33页 |
4.1.2 黄田村历史沿革 | 第33-34页 |
4.2 黄田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 第34-42页 |
4.2.1 传统技艺类 | 第34-37页 |
4.2.2 民间文学类 | 第37-41页 |
4.2.3 传统美术类 | 第41页 |
4.2.4 传统戏剧类 | 第41-42页 |
4.3 黄田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问题 | 第42-54页 |
4.3.1 非物质遗产保护现状 | 第42-45页 |
4.3.2 黄田村文化生态及其现状 | 第45-53页 |
4.3.3 黄田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问题 | 第53-54页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黄田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研究 | 第55-68页 |
5.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黄田村保护中的传承原则 | 第55-59页 |
5.1.1 去伪存真,原真保护的原则 | 第55页 |
5.1.2 统筹规划,整体保护的原则 | 第55-57页 |
5.1.3 适应需求,活态保护的原则 | 第57-59页 |
5.2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黄田村保护中的传承策略 | 第59-67页 |
5.2.1 黄田村非遗文化资源的开发 | 第59-62页 |
5.2.2 黄田村村落传统风貌的保护 | 第62-67页 |
5.2.3 黄田村特色产业的升级 | 第67页 |
5.3 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