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滚装船薄板结构变形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薄板结构焊接变形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薄板结构非焊接变形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数值模拟在焊接分析中的应用 | 第17-31页 |
2.1 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2.1.1 温度场基本理论 | 第17-18页 |
2.1.2 焊接应力场理论 | 第18-19页 |
2.2 焊接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 第19-23页 |
2.2.1 热分析有限元法 | 第19-21页 |
2.2.2 结构非线性分析有限元法 | 第21-23页 |
2.3 有限元法分析焊接时的关键 | 第23-24页 |
2.3.1 生死单元 | 第23页 |
2.3.2 ANSYS软件耦合场分析 | 第23-24页 |
2.3.3 相变问题的处理 | 第24页 |
2.4 有限元法分析不同焊接顺序下焊接变形情况 | 第24-30页 |
2.4.1 建立典型的分析模型 | 第24-26页 |
2.4.2 移动热源的加载 | 第26-27页 |
2.4.3 热源的选择 | 第27-28页 |
2.4.4 单元的选择 | 第28页 |
2.4.5 约束条件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T型构件两条角焊缝焊接顺序研究 | 第31-44页 |
3.1 有限元分析的参数设置 | 第32-34页 |
3.1.1 模型的几何参数及焊接参数 | 第32页 |
3.1.2 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 第32-34页 |
3.2 模型的网格划分及求解设置 | 第34-38页 |
3.2.1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3.2.2 热分析中的相关设置 | 第35-36页 |
3.2.3 应力应变求解过程中的相关设置 | 第36-37页 |
3.2.4 边界条件 | 第37页 |
3.2.5 生死单元的设置 | 第37-38页 |
3.3 不同焊接顺序下移动热源的加载过程 | 第38-39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3.4.1 温度场分析 | 第39-41页 |
3.4.2 残余应力场分析 | 第41-42页 |
3.4.3 合位移分析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片体结构三条对接焊缝焊接顺序研究 | 第44-54页 |
4.1 有限元分析的参数设置 | 第45-46页 |
4.2 模型的网格划分与求解设置 | 第46-48页 |
4.2.1 网格划分 | 第46-47页 |
4.2.2 边界条件 | 第47页 |
4.2.3 生死单元的设置 | 第47-48页 |
4.3 模拟不同焊接顺序下的焊缝焊接过程 | 第48-49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4.4.1 温度场分析 | 第49-50页 |
4.4.2 残余应力场分析 | 第50-52页 |
4.4.3 合位移场分析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非焊接因素对薄板变形的影响 | 第54-59页 |
5.1 吊运和翻身方式 | 第54-55页 |
5.2 吊环的布置要求 | 第55-58页 |
5.2.1 吊环的规格、数量及安装位置的确定 | 第55-56页 |
5.2.2 上层建筑整体吊装实例分析 | 第56-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薄板结构变形的控制措施 | 第59-68页 |
6.1 焊接变形的控制措施 | 第59-66页 |
6.1.1 拼板阶段 | 第60-62页 |
6.1.2 小组立控制变形的工艺措施 | 第62-63页 |
6.1.3 大组立焊接及火工处理 | 第63-66页 |
6.2 非焊接变形的控制措施 | 第6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9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