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 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研讨与练习”概论 | 第14-22页 |
1.1“研讨与练习”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1.1 语文教材 | 第14页 |
1.1.2 文言课文 | 第14-15页 |
1.1.3 研讨与练习 | 第15-16页 |
1.2“研讨与练习”的地位和作用 | 第16-19页 |
1.2.1“研讨与练习”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 第16-17页 |
1.2.2“研讨与练习”在语文教材中的作用 | 第17-19页 |
1.3“研讨与练习”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1.3.1 语文新课标理念 | 第19-20页 |
1.3.2 文言文学习特殊性 | 第20-22页 |
2.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研讨与练习”辨析 | 第22-37页 |
2.1 题目类型辨析 | 第22-26页 |
2.1.1 题目类型统计 | 第22-25页 |
2.1.2 题目类型评估结果 | 第25-26页 |
2.2 呈现方式辨析 | 第26-30页 |
2.2.1 呈现方式观照 | 第27-29页 |
2.2.2 呈现方式评估结果 | 第29-30页 |
2.3 题目难度 | 第30-37页 |
2.3.1 题目难度辨析 | 第30-36页 |
2.3.2 题目难度评估结果 | 第36-37页 |
3.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研讨与练习”改进建议 | 第37-45页 |
3.1 紧跟课标,更新理念 | 第37-40页 |
3.1.1 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 第38-39页 |
3.1.2 鼓励探究,关注体验 | 第39-40页 |
3.2 贴近生活,丰富内容 | 第40-43页 |
3.2.1 注重实用,操作可行 | 第41-42页 |
3.2.2 题型多彩,难度适中 | 第42-43页 |
3.3 有情有趣,多样呈现 | 第43-45页 |
3.3.1 通盘考虑,统筹兼顾 | 第43-44页 |
3.3.2 亲切自然,增强趣味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