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调研背景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三、本文的工作 | 第10-12页 |
第1章 曼哈顿音乐学院课程设置 | 第12-30页 |
一、室内乐合作与表演课程特点 | 第12-15页 |
(一)完备的教学体系 | 第13页 |
(二)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 | 第13页 |
(三)重视音乐实践 | 第13-15页 |
二、乐理课程特点(Theory) | 第15-19页 |
(一)美国乐理课程改革的影响 | 第15-16页 |
(二)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估 | 第16-17页 |
(三)教师是联系课程的桥梁 | 第17-19页 |
三、键盘和声课程特点 (keyboard technique) | 第19-20页 |
(一)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 第19页 |
(二)考核和评估标准 | 第19-20页 |
四、视唱练耳课程特点 | 第20-30页 |
(一)清晰的教学规划 | 第20-22页 |
(二)鲜明的教学特点 | 第22-30页 |
第2章 曼哈顿音乐学院教学理念的分析 | 第30-49页 |
一、室内乐合作与表演课程的教学理念 | 第30-33页 |
(一)艺术价值 | 第30-31页 |
(二)实用价值 | 第31页 |
(三)学习经历小结 | 第31-33页 |
二、乐理课程的教学理念 | 第33-44页 |
(一)教学特点 | 第33-43页 |
(二)教学理念 | 第43-44页 |
三、键盘和声课程的教学理念 | 第44-49页 |
(一)教学内容 | 第44-45页 |
(二)训练目的 | 第45-48页 |
(三)教学理念 | 第48-49页 |
第3章 视唱练耳课程结构与多学科的融合性 | 第49-55页 |
一、视唱练耳学科融合成为一种趋势 | 第49-50页 |
(一)学科定位 | 第49页 |
(二)学科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49-50页 |
二、视唱练耳与室内乐相融合 | 第50-51页 |
(一)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50页 |
(二)个性化教学培养方案 | 第50-51页 |
三、视唱练耳与键盘和声相融合 | 第51-53页 |
(一)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51-52页 |
(二)教学方案 | 第52-53页 |
四、视唱练耳与作曲技术理论相融合 | 第53-54页 |
(一)与基本乐理相融合 | 第53页 |
(二)与和声相融合 | 第53-54页 |
(三)与曲式相融合 | 第54页 |
五、视唱练耳与专业课程相融合 | 第54-55页 |
第4章 思考与建议 | 第55-63页 |
一、曼哈顿音乐学院教学的特色 | 第55-58页 |
(一)科学性 | 第55-56页 |
(二)综合性 | 第56页 |
(三)实用性 | 第56-57页 |
(四)趣味性 | 第57-58页 |
二、曼哈顿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学的比较研究 | 第58-59页 |
三、视唱练耳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 第59-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