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20页 |
(一) 研究背景与价值 | 第8-14页 |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1. 教育国际化 | 第16-17页 |
2. 教育走出去 | 第17-18页 |
3. 与教育走出去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4. 政府责任 | 第19-20页 |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基础 | 第20-31页 |
(一) 文献综述 | 第20-28页 |
(二) 研究基础 | 第28-31页 |
1. 政策基础 | 第28-29页 |
2. 法律基础 | 第29-30页 |
3. 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二、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历程回顾 | 第31-35页 |
(一) 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期的中国教育走出去 | 第31-32页 |
(二) 21世纪以来的中国教育走出去 | 第32-35页 |
三、政府引导下的教育走出去的内容分析 | 第35-42页 |
(一) 依据不同层次的政策形成教育走出去的政策体系 | 第35页 |
(二) 依靠来华留学促进教育走出去的发展 | 第35-37页 |
(三) 依靠汉语国际推广促进教育走出去的发展 | 第37-38页 |
(四) 依靠中外合作办学促进教育走出去的的发展 | 第38-40页 |
(五) 依靠跨境教育服务贸易促进教育走出去的发展 | 第40-42页 |
四、政府推动教育走出去的权利清单 | 第42-46页 |
(一) 教育走出去的统筹规划权 | 第42-43页 |
(二) 教育走出去的项目审批权 | 第43-44页 |
(三) 教育走出去的活动监督权 | 第44-46页 |
五、政府推动教育走出去的责任清单 | 第46-59页 |
(一) 战略规划与引领的责任 | 第46-47页 |
(二) 给予财务保障的责任 | 第47-48页 |
(三) 实现《留学中国计划》的责任 | 第48-50页 |
1. 实施来华留学生教育产业化策略 | 第49页 |
2. 提供物质保证和各种激励计划 | 第49-50页 |
3. 努力打造特色的、有国际吸引力的中国教育 | 第50页 |
(四) 强化与引导境外办学的责任 | 第50-52页 |
1. 健全境外办学战略规划和管理办法 | 第50-51页 |
2. 加强境外办学质量保障 | 第51页 |
3. 加强孔子学院建设 | 第51-52页 |
(五) 推动跨境教育服务贸易的责任 | 第52-54页 |
1. 坚持援助式与贸易出口相结合的混合机制 | 第52-53页 |
2. 制定国家整体跨境教育贸易战略 | 第53-54页 |
3. 发展各种形式的跨境教育 | 第54页 |
(六) 探索中国教育走出去新模式的责任 | 第54-57页 |
1.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 第54-55页 |
2. 积极主动满足当地需求 | 第55-56页 |
3. 充分利用互联网+ | 第56-57页 |
(七) 充分发挥风险预警和危机干预的责任 | 第57-59页 |
1. 制定教育走出去风险管理标准 | 第57-58页 |
2. 建立危机应急处理预案 | 第58-59页 |
六、政府推动教育走出去的负面清单 | 第59-65页 |
(一) 政府不能越位 | 第59-62页 |
1. 各级政府间不能越位 | 第59页 |
2. 政府在各级各类学校自主对外权利方面不能越位 | 第59-61页 |
3. 政府在教育中介组织的权限范围内不能越位 | 第61-62页 |
(二) 政府不能缺位 | 第62-63页 |
1. 政府不能缺位不作为 | 第62-63页 |
2. 政府间不能推诿 | 第63页 |
(三) 政府不能不监管 | 第63-65页 |
结论以现代治理方式来推进中国教育走出去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A 国家层面中国教育走出去相关政策 | 第70-72页 |
附录B 部委层面中国教育走出去相关政策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