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副产品加工及利用论文

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13页
1 绪论第13-23页
    1.1 鱼糜行业现状概述第13-14页
        1.1.1 鱼糜制品现状概述第13页
        1.1.2 带鱼简介第13-14页
    1.2 鱼糜漂洗液现状概述第14页
    1.3 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方法第14-20页
        1.3.1 絮凝法第14-18页
        1.3.2 等电点沉淀法第18-19页
        1.3.3 膜回收法第19页
        1.3.4 离子交换法第19-20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页
    1.5 本文研究思路第20-23页
2 三氯化铁回收鱼糜漂洗液蛋白质第23-39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3-26页
        2.1.1 实验材料第23-25页
        2.1.2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2.1 鱼糜漂洗液的制备第26页
        2.2.2 pH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26页
        2.2.3 温度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26-27页
        2.2.4 时间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27页
        2.2.5 三氯化铁浓度和漂洗液蛋白质浓度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27页
        2.2.6 最佳回收条件的确定第27-28页
    2.3 分析方法第28-31页
        2.3.1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第28-29页
        2.3.2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值第29-30页
        2.3.3 SDS-PAGE第30-31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1-37页
        2.4.1 蛋白质标准曲线第31页
        2.4.2 pH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31-32页
        2.4.3 温度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32-33页
        2.4.4 时间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33-34页
        2.4.5 三氯化铁浓度和漂洗液蛋白质浓度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34-35页
        2.4.6 COD的测定第35-36页
        2.4.7 最佳回收条件第36页
        2.4.8 SDS-PAGE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3 海藻酸钠回收鱼糜漂洗液蛋白质第39-47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9页
        3.1.1 实验材料第39页
        3.1.2 仪器设备第39页
    3.2 实验方法第39-41页
        3.2.1 鱼糜漂洗液的制备第39页
        3.2.2 pH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39-40页
        3.2.3 温度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40页
        3.2.4 时间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40页
        3.2.5 海藻酸钠浓度和漂洗液蛋白质浓度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40-41页
        3.2.6 最佳回收条件的确定第41页
    3.3 分析方法第41页
        3.3.1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含量第41页
        3.3.2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值第41页
        3.3.3 SDS-PAGE第41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1-45页
        3.4.1 pH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41-42页
        3.4.2 温度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42-43页
        3.4.3 时间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43页
        3.4.4 海藻酸钠浓度和漂洗液蛋白质浓度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43-44页
        3.4.5 COD的测定第44页
        3.4.6 最佳回收条件第44-45页
        3.4.7 SDS-PAGE第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壳聚糖回收鱼糜漂洗液蛋白质第47-55页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7-48页
        4.1.1 实验材料第47页
        4.1.2 实验仪器第47-48页
    4.2 实验方法第48-49页
        4.2.1 鱼糜漂洗液的制备第48页
        4.2.2 pH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48页
        4.2.3 温度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48页
        4.2.4 时间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48-49页
        4.2.5 壳聚糖浓度和鱼糜漂洗液蛋白质浓度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49页
        4.2.6 最佳回收条件的确定第49页
    4.3 分析方法第49-50页
        4.3.1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含量第49页
        4.3.2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值第49页
        4.3.3 SDS-PAGE第49-50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0-54页
        4.4.1 pH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50页
        4.4.2 温度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50-51页
        4.4.3 时间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51-52页
        4.4.4 壳聚糖浓度和鱼糜漂洗液蛋白质浓度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52页
        4.4.5 COD的测定第52-53页
        4.4.6 最佳回收条件第53页
        4.4.7 SDS-PAGE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回收鱼糜漂洗液蛋白质第55-63页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5页
        5.1.1 实验材料第55页
        5.1.2 实验仪器第55页
    5.2 实验方法第55-57页
        5.2.1 鱼糜漂洗液的制备第55页
        5.2.2 pH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55-56页
        5.2.3 温度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56页
        5.2.4 时间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56页
        5.2.5 CPAM浓度和漂洗液蛋白质浓度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56-57页
        5.2.6 最佳回收条件的确定第57页
    5.3 分析方法第57页
        5.3.1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含量第57页
        5.3.2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值第57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57-61页
        5.4.1 pH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57-58页
        5.4.2 温度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58-59页
        5.4.3 时间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59-60页
        5.4.4 CPAM浓度和漂洗液蛋白质浓度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60-61页
        5.4.5 COD的测定第61页
        5.4.6 最佳回收条件第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6 复合絮凝剂回收鱼糜漂洗液中蛋白质第63-71页
    6.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63页
        6.1.1 实验材料第63页
        6.1.2 实验仪器第63页
    6.2 实验方法第63-65页
        6.2.1 鱼糜漂洗液的制备第63页
        6.2.2 pH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63-64页
        6.2.3 温度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64页
        6.2.4 时间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64页
        6.2.5 复合絮凝剂浓度和漂洗液蛋白质浓度对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的影响第64-65页
        6.2.6 最佳回收条件的确定第65页
    6.3 分析方法第65页
        6.3.1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含量第65页
        6.3.2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值第65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65-69页
        6.4.1 pH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65-66页
        6.4.2 温度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66-67页
        6.4.3 时间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67-68页
        6.4.4 复合絮凝剂浓度和漂洗液蛋白质浓度对蛋白质回收率的影响第68页
        6.4.5 COD的测定第68-69页
        6.4.6 最佳回收条件第69页
    6.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7 离子交换层析回收鱼糜漂洗液蛋白质第71-85页
    7.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1-73页
        7.1.1 实验材料第71-73页
        7.1.2 实验仪器第73页
    7.2 实验方法第73-75页
        7.2.1 鱼糜漂洗液制备第73页
        7.2.2 测定鱼糜漂洗液蛋白等电点第73-74页
        7.2.3 缓冲液对SPFF层析的影响第74页
        7.2.4 pH对QFF层析的影响第74页
        7.2.5 流速对QFF层析的影响第74页
        7.2.6 上样量对QFF层析的影响第74-75页
    7.3 分析方法第75-76页
        7.3.1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含量第75页
        7.3.2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值第75页
        7.3.3 SDS-PAGE第75-76页
    7.4 结果与讨论第76-83页
        7.4.1 鱼糜漂洗液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第76页
        7.4.2 缓冲液对SPFF回收蛋白质的影响第76-78页
        7.4.3 pH对QFF回收蛋白质的影响第78-80页
        7.4.4 流速对QFF回收蛋白质的影响第80-81页
        7.4.5 上样量对QFF回收蛋白质的影响第81-82页
        7.4.6 COD的测定第82页
        7.4.7 SDS-PAGE第82-83页
    7.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8 鱼糜漂洗液蛋白质回收方法的比较第85-87页
    8.1 絮凝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的回收机理比较第85页
    8.2 絮凝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的回收效果比较第85-87页
9 结论与建议第87-89页
    9.1 结论第87-88页
    9.2 建议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致谢第95-97页
作者简历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处理含硫有机废水及硫回收技术研究
下一篇:SiC_p/Al薄壁件超声辅助磨削加工振动及工艺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