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12页 |
二、幼儿园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的现实需要 | 第12-13页 |
三、湘西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诉求 | 第13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一、童谣 | 第13-14页 |
二、民间童谣游戏 | 第14-16页 |
三、开发与利用 | 第16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7页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教育生态学理论 | 第17-18页 |
二、游戏理论 | 第18页 |
三、课程理论 | 第18-19页 |
第五节 文献综述 | 第19-28页 |
一、民间童谣游戏的分类研究 | 第19-20页 |
二、民间童谣游戏的价值与功能研究 | 第20-22页 |
三、民间童谣游戏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 第22-27页 |
四、已有研究评析 | 第27-28页 |
第六节 研究设计 | 第28-3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8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四、研究过程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湘西民间童谣游戏的梳理与解读 | 第31-42页 |
第一节 湘西民间童谣游戏的分类 | 第31-36页 |
一、依据童谣语言及流传区域的分类 | 第31-32页 |
二、依据游戏参与者数量的分类 | 第32-34页 |
三、依据游戏形式的分类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湘西民间童谣游戏的特点 | 第36-39页 |
一、地域传承性 | 第36-37页 |
二、自发规则性 | 第37-38页 |
三、艺术情境性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湘西民间童谣游戏的教育价值 | 第39-42页 |
一、促进儿童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 第39-40页 |
二、促进儿童早期文学语言的获得 | 第40-41页 |
三、促进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 | 第41页 |
四、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 第41-42页 |
五、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 第42页 |
第三章 湘西民间童谣游戏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及归因 | 第42-53页 |
第一节 湘西民间童谣游戏自然传承的问题及归因 | 第43-48页 |
一、湘西民间童谣游戏自然传承的问题 | 第43-45页 |
二、湘西民间童谣游戏自然传承问题的归因 | 第45-48页 |
第二节 幼儿园湘西民间童谣游戏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及归因 | 第48-53页 |
一、幼儿园湘西民间童谣游戏开发与利用的问题 | 第48-50页 |
二、幼儿园湘西民间童谣游戏开发与利用问题的归因 | 第50-53页 |
第四章 幼儿园湘西民间童谣游戏实践性开发的理论构想 | 第53-65页 |
第一节 幼儿园湘西民间童谣游戏实践性开发的构成要素 | 第54-59页 |
一、开发前提:活化游戏经验 | 第54-55页 |
二、开发主体:经验集体 | 第55-56页 |
三、开发目的:支持游戏与教学互相生成的课程实践 | 第56-57页 |
四、开发内容:游戏核心经验 | 第57页 |
五、开发方式:集体审议 | 第57-58页 |
六、开发依托:混龄组织形式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幼儿园湘西民间童谣游戏实践性开发程序与运行过程 | 第59-65页 |
一、开发的基本程序 | 第59-60页 |
二、开发的运行过程 | 第60-65页 |
第五章 幼儿园湘西民间童谣游戏实践性开发与利用的行动研究 | 第65-81页 |
第一节 幼儿园《大力士》童谣游戏实践性开发与利用的方案 | 第65-68页 |
一、行动研究的背景 | 第65-67页 |
二、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案 | 第67-68页 |
第二节 幼儿园《大力士》童谣游戏实践性开发与利用的实施 | 第68-81页 |
一、第一轮行动:初识核心经验,游戏生成课程 | 第68-72页 |
二、第二轮行动:深探核心经验,生成系列课程支持游戏 | 第72-79页 |
三、第三轮行动:拓展核心经验,游戏与课程融合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81-8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81-83页 |
一、湘西民间童谣游戏具有多重教育价值 | 第81页 |
二、幼儿园湘西民间童谣游戏面临开发的紧迫性与艰巨性 .. (70) 三、开发与利用的路径是观察分析游戏核心经验 | 第81-82页 |
四、开发与利用的方式是多主体集体审议 | 第82页 |
五、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具有动态生成性与双向建构性 | 第82-83页 |
第二节 反思 | 第83-85页 |
一、研究的创新 | 第83页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83-85页 |
结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98页 |
后记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