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感悟生命、灵魂歌者—龚琳娜声乐艺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绪论第9-10页
引子 《忐忑》爆红于网络第10-13页
第一章 龚琳娜的艺术经历与成就第13-24页
    第一节 小童星的歌唱家之梦第13-14页
    第二节 中国音乐学院七年的专业声乐教育时期第14-17页
    第三节 成功之后的迷茫与新的希望第17-20页
    第四节 走上中国新艺术音乐之路第20-24页
第二章 龚琳娜的核心艺术观与中国新艺术音乐第24-41页
    第一节 真性情——龚琳娜的性格特点分析第24-28页
    第二节 龚琳娜声乐演唱的核心艺术观第28-34页
        (一) 生命力——音乐的内核第28-32页
        (二) 灵魂性——音乐的载体第32-34页
        (三) 忘我境界——音乐的主体性第34页
    第三节 解读中国新艺术音乐第34-41页
        1、中国音乐文化的根第34-38页
        2、现代派的世界音乐的作曲技法第38-39页
        3、表达具有生命张力的灵魂音乐第39-41页
第三章 龚琳娜的声音特点及其声乐技巧的剖析第41-52页
    第一节 龚琳娜声音的总的特点第41-42页
        (一) 音乐本体性第41-42页
        (二) 音色变化多端第42页
        (三) 人声的器乐化第42页
    第二节 龚琳娜的气息第42-47页
        (一)龚琳娜内气加外气的“大气息”观第43-45页
        (二)龚氏气息训练法第45-46页
        (三)龚琳娜在歌唱实践中的气息调节第46-47页
    第三节 龚琳娜的共鸣第47-48页
        (一) 一般性的共鸣第47页
        (二) 龚琳娜歌唱共鸣的位置第47-48页
        (三) 龚琳娜歌唱共鸣的方向性第48页
    第四节 龚琳娜的歌唱语言第48-50页
        (一)讲究的咬字吐字第48-49页
        (二)精准的方言运用第49页
        (三)非语言歌唱手段的运用第49-50页
        (四)快速地吐字能力第50页
    第五节 龚琳娜的夸张表演风格第50-52页
        (一)龚琳娜夸张表演风格的根源第50-51页
        (二)龚琳娜夸张表演风格的表现第51-52页
第四章 龚琳娜演唱作品分析第52-61页
    第一节 中国民歌第52-55页
        (一) 龚琳娜民歌演唱的风格把握第53-54页
        (二) 龚琳娜民歌演唱的语言处理第54-55页
        (三) 龚琳娜民歌演唱的真挚情感第55页
    第二节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和琴歌第55-58页
        (一) 龚琳娜古典诗词演唱第56-57页
        (二) 龚琳娜琴歌吟唱第57-58页
    第三节 后现代风格作品第58-61页
第五章 中国新艺术声乐的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第61-72页
    第一节 龚琳娜的中国新艺术声乐对专业声乐界的影响第61-65页
        (一) 打破“千人一声”,促进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第61-62页
        (二) 龚琳娜新艺术声乐对声乐教育的启迪第62-65页
    第二节 龚琳娜的中国新艺术声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65-66页
        (一) 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第65-66页
        (二) 促进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第66页
    第三节 龚琳娜的中国新艺术声乐对社会大众娱乐界的影响第66-68页
        (一) 促进娱乐的多元化发展第67页
        (二) 缓解当前社会人们内心的压力第67-68页
    第四节 中国新艺术音乐的未来发展趋势第68-72页
        (一) 继续更广泛深入地挖掘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根第69页
        (二) 成立一个中国新艺术音乐文化学术交流的平台第69-70页
        (三) 推行“声音行动”计划,为中国新艺术音乐储备人才第70-72页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5页
附录第75-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音乐感知能力形成期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之构建
下一篇:席曼诺夫斯基《第二钢琴奏鸣曲》作曲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