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1.3.2 比较分析法 | 第14页 |
1.3.3 实证分析法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弱势群体 | 第15页 |
2.1.2 农民工随迁子女 | 第15页 |
2.1.3 教育救助视角下的农民工随迁子女 | 第15-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2.1 教育公平理论 | 第16页 |
2.2.2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6-17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3.1 国外文献研究回顾 | 第17-19页 |
2.3.2 国内文献研究回顾 | 第19-22页 |
2.3.3 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3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分析 | 第23-41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3-24页 |
3.2 经验事实 | 第24-35页 |
3.2.1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习状况 | 第25-27页 |
3.2.2 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学校状况 | 第27-30页 |
3.2.3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 | 第30-34页 |
3.2.4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情况 | 第34-35页 |
3.3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困境的表现 | 第35-36页 |
3.4 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成绩的因素分析 | 第36-39页 |
3.4.1 主要变量说明 | 第36-37页 |
3.4.2 计量模型设定 | 第37-38页 |
3.4.3 结果说明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41-58页 |
4.1 政府层面 | 第41-46页 |
4.1.1 农民工随迁子女处于城市救助政策“真空地带” | 第42-43页 |
4.1.2 义务教育财政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制约 | 第43-44页 |
4.1.3 不同规模城市的限制政策不同 | 第44-46页 |
4.2 非政府层面 | 第46-48页 |
4.2.1 政府部门对非政府组织的救助缺乏重视 | 第47页 |
4.2.2 提供的社会教育服务不符合随迁子女的需求 | 第47-48页 |
4.2.3 缺乏对价值的倡导和社会政策的推动 | 第48页 |
4.3 学校层面 | 第48-51页 |
4.3.1 公办学校硬件设施与师资相对薄弱 | 第48-49页 |
4.3.2 普惠性民办学校发展存在困境 | 第49-51页 |
4.4 社区层面 | 第51-53页 |
4.4.1 社区边缘化 | 第51-52页 |
4.4.2 农民工家庭流动性较大 | 第52页 |
4.4.3 社区教育资源存在局限性 | 第52-53页 |
4.5 家庭层面 | 第53-56页 |
4.5.1 农民工群体自身收入及教育水平低 | 第53-55页 |
4.5.2 外来人身份导致融入性差 | 第55-56页 |
4.5.3 “过客心态”导致对子女的教育意识淡薄 | 第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缓解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困境的对策分析 | 第58-66页 |
5.1 正确定位政府的主体责任 | 第58-60页 |
5.1.1 推进制定农民工随迁子女相关法律 | 第59页 |
5.1.2 改革户籍制度与教育财政制度 | 第59-60页 |
5.1.3 加强与社会力量的监督合作 | 第60页 |
5.2 强化非政府组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救助 | 第60-62页 |
5.2.1 整合优质资源 | 第60-61页 |
5.2.2 项目运作符合随迁子女需求 | 第61页 |
5.2.3 形成积极的价值和舆论影响 | 第61-62页 |
5.3 提升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 | 第62-63页 |
5.3.1 缓解公办学校办学压力,提供全面政策支持 | 第62-63页 |
5.3.2 促进普惠性民办学校良性健康发展 | 第63页 |
5.4 促进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发展 | 第63-64页 |
5.4.1 完善农民工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 | 第63-64页 |
5.4.2 充分发挥社区的帮扶作用 | 第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6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