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贯彻生态史观初探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0页 |
(一)生态史观概念论析 | 第10-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2.调查法 | 第19页 |
3.案例研究法 | 第19页 |
(六)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二、中学历史教学贯彻生态史观的动因与条件 | 第20-29页 |
(一)贯彻生态史观的动因 | 第20-24页 |
1.必要性 | 第20-21页 |
2.重要性 | 第21-24页 |
(二)贯彻生态史观的条件 | 第24-29页 |
1.创设情境 | 第24-25页 |
2.活动任务 | 第25页 |
3.组织管理 | 第25-27页 |
4.评价机制 | 第27页 |
5.师资保障 | 第27-29页 |
三、中学历史教学贯彻生态史观现状调研 | 第29-39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9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29页 |
(三)调查过程 | 第29页 |
(四)教师状况调查 | 第29-34页 |
1.对于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生态史观的认知分析 | 第29-31页 |
2.对于历史教学中贯彻生态史观教学的频次分析 | 第31页 |
3.对于历史教学中贯彻生态史观的内容分析 | 第31-32页 |
4.对于历史教学中贯彻生态史观教学的教法分析 | 第32页 |
5.对于历史教学中贯彻生态史观教学难点的分析 | 第32-33页 |
6.对于历史教学评价贯彻生态史观表现的分析 | 第33-34页 |
7.对于生态史观基本理论学习情况的分析 | 第34页 |
8.关于教师个人素质对贯彻生态史观教学影响的分析 | 第34页 |
(五)学生状况调查 | 第34-36页 |
1.关于学习生态史观的动机分析 | 第34页 |
2.对贯彻生态史观教学的态度认知 | 第34-35页 |
3.对于生态史观教学内涵与方法了解情况的分析 | 第35页 |
4.对于贯彻生态史观的历史教学的价值效用分析 | 第35-36页 |
5.历史教学模式对于生态史观教学效用的分析 | 第36页 |
6.对于生态史观与历史学科关系度的分析 | 第36页 |
(六)目前存在问题 | 第36-39页 |
1.对于生态史观的认识有待增强 | 第36-37页 |
2.对于生态史观中教师指导的认识有待增强 | 第37页 |
3.学生的生态史观运用能力与教师指导水平有待提升 | 第37-39页 |
四、中学历史教学贯彻生态史观的途径 | 第39-53页 |
(一)基本原则 | 第39-43页 |
1.贴近学情,启智育慧 | 第39-40页 |
2.引领参与,尊重差异 | 第40-41页 |
3.系统建构,注重生成 | 第41-42页 |
4.灵活多样,知情达意 | 第42页 |
5.贯彻情感,人文关怀 | 第42-43页 |
(二)实施环节 | 第43-49页 |
1.明确目标,厘清学习方向 | 第43-44页 |
2.深挖教材,完善自主先学 | 第44-47页 |
3.创新思路,引领合作探究 | 第47页 |
4.强化反馈,注重经验总结 | 第47-49页 |
(三)保障举措 | 第49-53页 |
1.转变教学观念,彰显学生主体 | 第49页 |
2.完善资源体系,深化理论认识 | 第49-50页 |
3.坚持以人为本,改革评价模式 | 第50页 |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50-53页 |
五、中学历史教学贯彻生态史观的实践 | 第53-62页 |
(一)关于小农经济 | 第53-56页 |
1、背景: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分封制与井田制 | 第53-54页 |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 | 第54页 |
3、小农经济的特点 | 第54-56页 |
(二)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形成原因 | 第56-58页 |
(三)关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58-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