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8-12页 |
一、编年新词语词典简介 | 第8-9页 |
二、《2013 汉语新词语》 | 第9页 |
三、年度新词语的界定 | 第9-1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2013 汉语新词语》的概述 | 第17-22页 |
第一节 《2013 汉语新词语》的出版背景 | 第17-18页 |
第二节 《2013 汉语新词语》的基本情况 | 第18-22页 |
一、目录 | 第18页 |
二、前言 | 第18页 |
三、凡例以及执行细则分析 | 第18-19页 |
四、正文 | 第19-20页 |
五、附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时间范围与《2013 汉语新词语》收词 | 第22-40页 |
第一节 收词滞后 | 第22-34页 |
一、晚收词条 | 第22-32页 |
二、未标词条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未收词条 | 第34-40页 |
一、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4)》对比 | 第34-35页 |
二、与《汉语新词新语年编 2011-2013》对比 | 第35-40页 |
第三章 语义透明度与《2013 汉语新词语》收词 | 第40-57页 |
第一节 什么是语义透明度 | 第40-42页 |
一、语义透明度的定义 | 第40-41页 |
二、语义透明度的相关研究 | 第41-42页 |
第二节 语义透明度分析角度 | 第42-52页 |
一、从语素角度分析语义透明度 | 第42-45页 |
二、从结构角度分析语义透明度 | 第45-52页 |
第三节 语义透明度与收词评价 | 第52-57页 |
一、《2013 汉语新词语》收词语义透明度等级分类 | 第52-55页 |
二、从语义透明度评价收词 | 第55-57页 |
第四章 《2013 汉语新词语》词性标注与释义 | 第57-80页 |
第一节 词性标注 | 第57-66页 |
一、词和短语的区分标准 | 第57-59页 |
二、词性标注的评价 | 第59-66页 |
第二节 词语释义的一致问题 | 第66-76页 |
一、释义的方式 | 第66-69页 |
二、释义方式一致的评价 | 第69-76页 |
第三节 透明度原则释义 | 第76-80页 |
一、语义透明度作为释义原则 | 第76-77页 |
二、语义透明度原则评价释义 | 第77-80页 |
第五章 《2013 汉语新词语》例证 | 第80-87页 |
第一节 选排例证的成就 | 第80-83页 |
一、例证来源可信 | 第80-81页 |
二、例证功能明显 | 第81-82页 |
三、例证编排科学 | 第82-83页 |
第二节 选排例证的不足 | 第83-87页 |
一、例证与释义不符 | 第83页 |
二、例证与词目不符 | 第83-84页 |
三、例证选择错误 | 第84-85页 |
四、孤证可信度低 | 第85-87页 |
结语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