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中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给”字句式偏误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23页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缘由第8-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9-14页
        1.2.1 “给”字句本体研究第9-12页
        1.2.2 “给”字句习得和偏误研究第12-14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8页
    1.4 理论基础第18-19页
        1.4.1 对比分析理论第18页
        1.4.2 偏误分析理论第18-19页
    1.5 研究设计第19-23页
        1.5.1 研究对象第19页
        1.5.2 研究方法第19页
        1.5.3 语料来源第19-20页
        1.5.4 问卷设计第20-21页
        1.5.5 调查问卷分布及样本量第21页
        1.5.6 问卷发放的要求第21-23页
2 “给”字句式各结构与俄、吉、哈、塔语的表达对比第23-30页
    2.1 “给”字句各句式结构与各语言表达对比分析第23-29页
    2.2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给”字句式输出情况第30-39页
    3.1 “给”字句式输出情况第30-36页
        3.1.1 “给”作动词的句式输出情况考察第30-31页
        3.1.2 “给”作介词的句式输出情况考察第31-36页
        3.1.3 “给”作助词的句式输出情况考察第36页
    3.2 “给”字句输出情况的分析第36-39页
4 “给”字句式偏误情况分析第39-63页
    4.1 偏误的分类第39页
    4.2 动词 “给”字句式的偏误分类第39-40页
        4.2.1 遗漏偏误第39-40页
        4.2.2 错序偏误第40页
        4.2.3 误加偏误第40页
        4.2.4 误代偏误第40页
    4.3 介词 “给”字句式的偏误分类第40-51页
        4.3.1 遗漏偏误第41-43页
        4.3.2 错序偏误第43-44页
        4.3.3 误加偏误第44-45页
        4.3.4 误代偏误第45-51页
    4.4 助词 “给”字句式的偏误分类第51-53页
        4.4.1 遗漏偏误第51-52页
        4.4.2 错序偏误第52页
        4.4.3 误代偏误第52-53页
    4.5 从不同角度分析偏误句的情况第53-55页
        4.5.1 从偏误类型看第53-54页
        4.5.2 从各句式角度看第54-55页
    4.6 调查问卷中 “给”字句的偏误第55-63页
        4.6.1 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 “给”字句式偏误分析第55-57页
        4.6.2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 “给”字句式偏误分析第57-58页
        4.6.3 塔吉克斯坦留学生 “给”字句式偏误分析第58-60页
        4.6.4 问卷中其他偏误类型考察情况第60-63页
5 产生偏误的原因及建议第63-69页
    5.1 母语负迁移第63页
    5.2 目的语知识泛化第63-64页
    5.3 教材编写的问题第64-66页
    5.4 语言环境的影响第66页
    5.5 建议第66-69页
        5.5.1 教材中体现 “给”字句式第67-68页
        5.5.2 重视主要几种偏误类型的教学第68页
        5.5.3 循序渐进地教学第68-69页
结语第69-71页
附录第71-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9-100页
后记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三七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吲哚美辛乳膏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和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