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1-18页 |
1.医生职业道德理论概述 | 第11-16页 |
1.1 道德与职业道德 | 第11-13页 |
1.2 医德与医生职业道德 | 第13-15页 |
1.3 医德与医生职业道德区别 | 第15-16页 |
2.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2.1 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2.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7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医生职业道德量化考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8-22页 |
1.医生职业道德量化考评的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1.1 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道德亦然 | 第18页 |
1.2 统计学从量的视角研究事物本质,能够用量的规定性解析事物 | 第18-19页 |
2.医生职业道德量化考评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2.1 医生职业道德量化考评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 | 第19-20页 |
2.2 医生职业道德考评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 | 第20-21页 |
3.医生职业道德量化考评的可行性 | 第21页 |
4.医生职业道德量化考评的合理运用 | 第21-22页 |
第三部分 医生职业道德考评 | 第22-26页 |
1.医生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 | 第22页 |
1.1 动机论和效果论 | 第22页 |
1.2 目的论和手段轮 | 第22页 |
2.医生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 | 第22-23页 |
2.1 社会舆论 | 第22-23页 |
2.2 内心信念 | 第23页 |
2.3 传统习俗 | 第23页 |
3.医生职业道德评价的实施 | 第23-25页 |
3.1 定性评价 | 第23-24页 |
3.2 定量评价 | 第24-25页 |
4.医生职业道德考评策略及实现 | 第25-26页 |
4.1 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 | 第25-26页 |
第四部分 医生职业道德考评的核心作用 | 第26-31页 |
1. 医生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 | 第26页 |
1.1 有益于医生道德行为决策 | 第26页 |
1.2 有益于提高医生的道德品质 | 第26页 |
1.3 有益于促进医学事业发展 | 第26页 |
2. 医生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 第26-27页 |
2.1 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解和根治 | 第27页 |
2.2 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 第27页 |
2.3 有利于人群健康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 | 第27页 |
2.4 有利于医学科学发展 | 第27页 |
3. 在考评中应遵守的价值标准 | 第27-30页 |
3.1 公平性原则 | 第27-28页 |
3.2 公益性原则 | 第28页 |
3.3 价值导向原则 | 第28-29页 |
3.4 创造良好的考评环境 | 第29-30页 |
3.5 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原则 | 第30页 |
4. 医生考评体系应包含伦理维度 | 第30-31页 |
第五部分 医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 第31-40页 |
1.资料来源 | 第31页 |
2.调查对象 | 第31-32页 |
3.当前医生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40页 |
3.1 市场经济时代下,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 | 第32-37页 |
3.2 医生服务意识缺乏,特权思想严重 | 第37-38页 |
3.3 个别医生缺乏钻研精神和职业道德精神 | 第38-40页 |
第六部分 医生职业道德考评建议 | 第40-45页 |
1.考评对象 | 第40页 |
2.考核的主管部门 | 第40-41页 |
2.1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含各区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第40-41页 |
2.2 重庆市公立医院对医生职业道德考评实行一岗双责 | 第41页 |
2.3 建立健全重庆市各公立医院医生职业道德考评组织体系 | 第41页 |
3. 考核实施 | 第41-43页 |
3.1“负面清单”制 | 第41-42页 |
3.2 构建科学的医生职业道德评价标准 | 第42页 |
3.3 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生职业道德评价认识 | 第42-43页 |
4. 考核结果的作用 | 第43-44页 |
4.1 建立医生职业道德档案 | 第43页 |
4.2 奖励医生职业道德先进 | 第43页 |
4.3 惩罚、告诫 | 第43-44页 |
5. 加强“依法治医”思想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件一 调查问卷 | 第49-52页 |
文献综述 | 第52-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