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维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国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翻转课堂的兴起第9-10页
        1.2.2 翻转课堂的流行第10-12页
        1.2.3 翻转课堂的发展第12页
    1.3 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翻转课堂理论研究概况第13页
        1.3.2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第13-14页
        1.3.3 聚奎中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概况第14-15页
    1.4 研究意义第15页
    1.5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2章 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第17-22页
    2.1 翻转课堂第17-19页
        2.1.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第17-18页
        2.1.2 翻转课堂教学特点第18-19页
    2.2 基本理论第19-20页
        2.2.1 建构主义理论第19-20页
        2.2.2 第四代评价理论第20页
    2.3 基本概念第20-22页
        2.3.1 教学有效性的概念第20-21页
        2.3.2 评价的概念第21页
        2.3.3 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概念第21-22页
第3章 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维度内容的构建第22-32页
    3.1 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维度构建目的与构建依据第22-23页
    3.2 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维度一级维度构建第23-30页
        3.2.1 教师第23-25页
        3.2.2 学生第25-26页
        3.2.3 教学内容第26-27页
        3.2.4 媒体第27-29页
        3.2.5 交流互动第29-30页
    3.3 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维度内容构建第30-32页
第4章 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维度内容以及权重值的确定第32-49页
    4.1 评价维度内容提出第32-39页
        4.1.1 德尔菲法的操作程序第32-38页
        4.1.2 评价维度内容的确定第38-39页
    4.2 评价维度内容权重值的确定第39-46页
        4.2.1 层次分析法第39页
        4.2.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第39-46页
        4.2.3 计算结果汇总第46页
    4.3 评价维度量化表确立第46-48页
    4.4 案例分析第48-49页
第5章 研究总结第49-50页
    5.1 研究总结第49页
    5.2 研究创新第49页
    5.3 研究不足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下一篇:农村闲置宅基地问题研究--以北京延庆县八亩地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