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4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现实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国外危机管理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我国危机管理研究状况 | 第18-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3-2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3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城市社区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的理论依据 | 第24-3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8页 |
·城市社区 | 第24-25页 |
·社区危机管理 | 第25-26页 |
·社区危机管理能力 | 第26-28页 |
·相关理论介绍 | 第28-32页 |
·协同学与治理理论 | 第28-31页 |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理论 | 第31-32页 |
·理论的整合与应用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城市社区危机管理能力薄弱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3-43页 |
·城市社区在危机管理中的优势分析 | 第33-35页 |
·掌握基层信息的优势 | 第33-34页 |
·社会动员的优势 | 第34页 |
·资源整合的优势 | 第34页 |
·危机沟通的优势 | 第34-35页 |
·迅速反应、及时行动的优势 | 第35页 |
·我国城市社区危机管理能力薄弱的现状分析 | 第35-37页 |
·监测预警能力不强 | 第35页 |
·居民应对能力不强 | 第35-36页 |
·危机准备能力不足 | 第36页 |
·信息能力不强 | 第36-37页 |
·先期处置能力不强 | 第37页 |
·关于G 市B 区S 街道危机管理现状的访谈调研 | 第37-39页 |
·城市社区危机管理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以国家为中心的危机管理体制的影响 | 第39-40页 |
·社区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40页 |
·参与主体单一 | 第40-41页 |
·危机意识淡薄 | 第41-42页 |
·社区危机管理协同机制缺乏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城市社区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协同治理 | 第43-57页 |
·协同治理对城市社区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的优势分析 | 第43-46页 |
·传统模式对城市社区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的局限性 | 第43-44页 |
·社区危机协同治理对社区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的优势 | 第44页 |
·社区危机协同治理实施的可行性条件分析 | 第44-46页 |
·城市社区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协同治理 | 第46-49页 |
·城市社区危机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分析 | 第49-51页 |
·城市社区危机协同治理结构分析 | 第49页 |
·城市社区危机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动态性分析 | 第49-51页 |
·城市社区危机协同治理主体分析 | 第51-53页 |
·政府 | 第51-52页 |
·营利组织(企业) | 第52页 |
·非营利组织 | 第52-53页 |
·公众 | 第53页 |
·城市社区危机协同治理的实现途径分析 | 第53-57页 |
·加强法制建设 | 第53-55页 |
·组建核心协调机构 | 第55页 |
·适当扩大社区管理权限 | 第55页 |
·塑造社区应急文化 | 第55-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