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1.5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3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3页 |
2.1.1 品牌 | 第13页 |
2.1.2 老字号品牌 | 第13页 |
2.1.3 品牌营销 | 第1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2.1 定位理论 | 第13-14页 |
2.2.2 营销4P,4C和4R理论 | 第14页 |
2.2.3 CI(公司识别)理论 | 第14-15页 |
3 老字号冶春品牌营销现状分析 | 第15-27页 |
3.1 餐饮行业的宏观环境和发展现状 | 第15页 |
3.2 冶春的基本情况 | 第15-17页 |
3.2.1 冶春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第15-16页 |
3.2.2 冶春的品牌历史 | 第16-17页 |
3.3 冶春品牌发展的内外部情况分析 | 第17-19页 |
3.3.1 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 | 第17-18页 |
3.3.2 外部机会和威胁分析 | 第18-19页 |
3.4 老字号冶春的品牌营销现状 | 第19-24页 |
3.4.1 冶春的品牌重建与维护 | 第19-21页 |
3.4.2 冶春的品牌传播与发展 | 第21-23页 |
3.4.3 冶春的品牌延伸与创新 | 第23-24页 |
3.5 冶春的品牌营销效果 | 第24-27页 |
3.5.1 冶春品牌营销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 第24-25页 |
3.5.2 冶春品牌知名度现状 | 第25页 |
3.5.3 冶春顾客满意度现状 | 第25-27页 |
4 老字号冶春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7-39页 |
4.1 冶春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 第27-38页 |
4.1.1 品牌定位缺乏独特性,未能紧密结合消费者需求 | 第27-28页 |
4.1.2 品牌识别效果不明显,核心识别理念缺乏针对性 | 第28-31页 |
4.1.3 品牌忠诚指标不均衡,顾客品牌行为忠诚度较低 | 第31-33页 |
4.1.4 品牌传播范围仍局限,传播途径仍依赖传统渠道 | 第33-36页 |
4.1.5 品牌延伸基础不扎实,未能紧扣品牌联想来延伸 | 第36-38页 |
4.2 冶春品牌营销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8-39页 |
4.2.1 品牌营销意识不够强 | 第38页 |
4.2.2 没有专门的部门推进 | 第38页 |
4.2.3 缺乏正确有效的指导 | 第38-39页 |
5 老字号冶春品牌营销改进策略与实施保障 | 第39-45页 |
5.1 冶春品牌营销改进策略建议 | 第39-43页 |
5.1.1 品牌定位要“攻心为上”,对品牌重新进行再定位 | 第39-40页 |
5.1.2 品牌识别要“多管齐下”,重点强化核心理念识别 | 第40-41页 |
5.1.3 品牌忠诚要“重点突出”,持续实施顾客忠诚计划 | 第41-42页 |
5.1.4 品牌传播要“借力创新”,放大网络平台传播优势 | 第42-43页 |
5.1.5 品牌延伸要“围绕核心”,推动密切关联领域延伸 | 第43页 |
5.2 冶春品牌营销改进的实施保障 | 第43-45页 |
5.2.1 提高全员对品牌营销的重视程度 | 第43-44页 |
5.2.2 安排专门部门及人员专项推进 | 第44页 |
5.2.3 寻求品牌营销领域专业指导 | 第44页 |
5.2.4 探索建立品牌营销常态化机制 | 第44-45页 |
6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扬州老字号冶春品牌营销状况调查问卷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