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事故论文--交通事故处理、分析与统计论文

交通事故多发点整治效果后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概述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3页
        1.2.1 国外研究第9-11页
        1.2.2 国内研究第11-13页
        1.2.3 总结分析第13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整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16-31页
    2.1 事故多发点段整治措施特征分析第16-18页
        2.1.1 工程实例第16-17页
        2.1.2 整治措施特征第17-18页
    2.2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与量化方法第18-20页
        2.2.1 选取原则第18-19页
        2.2.2 指标选择思路第19页
        2.2.3 评价指标量化方法第19-20页
    2.3 评价指标的遴选第20-30页
        2.3.1 总体框架第20-21页
        2.3.2 交通安全设施效果指标第21-22页
        2.3.3 道路环境指标第22-26页
        2.3.4 交通状态指标第26-29页
        2.3.5 交通事故变化率第29页
        2.3.6 经济指标第29-30页
    2.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多发点段整治效果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1-36页
    3.1 评价思路第31页
    3.2 指标赋权方法分析第31-32页
        3.2.1 主观赋权法第32页
        3.2.2 客观赋权法第32页
        3.2.3 指标赋权方法第32页
    3.3 评价方法第32-33页
        3.3.1 专家打分第33页
        3.3.2 指标矩阵第33页
    3.4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3-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整治效果评价模型及应用第36-46页
    4.1 评价模型的建立第36页
    4.2 微观评价模型第36-39页
        4.2.1 交通安全设施效果微观评价模型第38-39页
        4.2.2 经济指标微观评价模型第39页
    4.3 宏观评价模型第39-43页
        4.3.1 宏观模型建立第40页
        4.3.2 专家评价第40-41页
        4.3.3 建立权重集第41页
        4.3.4 单因素评价第41-42页
        4.3.5 计算评价结果第42-43页
    4.4 算例分析第43-45页
        4.4.1 工程实例第43页
        4.4.2 评价实例第43-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基于驾驶人负荷的评价第46-60页
    5.1 实车实验方案第46-49页
    5.2 对照路段实车数据采集第49-50页
    5.3 危险路段实车数据采集第50-58页
        5.3.1 桐乡段实车测试第50-53页
        5.3.2 嘉兴段实车测试第53-55页
        5.3.3 萧山段实车测试第55-58页
    5.4 实验数据结果及分析第58-59页
        5.4.1 实验数据特征第58页
        5.4.2 实验结果第58-59页
    5.5 改进建议第59-60页
        5.5.1 工程措施应以人为本第59页
        5.5.2 兼顾安全与交通功能第59页
        5.5.3 对设施改进效果进行评估第59-60页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总结第60页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纤光栅应变箍的管道健康监测
下一篇:低气压双频容性耦合电负性等离子体物理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