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第3章 中国中小企业民间金融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3.1 融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3.1.1 均衡融资理论 | 第17页 |
3.1.2 优先次序理论 | 第17页 |
3.1.3 中小企业融资概念 | 第17-18页 |
3.2 民间金融理论 | 第18-20页 |
3.2.1 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 | 第18页 |
3.2.2 内生金融增长理论 | 第18页 |
3.2.3 金融市场制度变迁理论 | 第18-19页 |
3.2.4 民间金融的重要性 | 第19-20页 |
第4章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 | 第20-33页 |
4.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20-25页 |
4.1.1 中小企业概述 | 第20-23页 |
4.1.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23-25页 |
4.2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4.2.1 中小企业融资来源 | 第25-26页 |
4.2.2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6-29页 |
4.3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9-33页 |
4.3.1 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 第29-30页 |
4.3.2 信息不对称 | 第30-31页 |
4.3.3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 第31-32页 |
4.3.4 金融体系缺陷 | 第32-33页 |
第5章 中国中小企业民间金融案例分析 | 第33-45页 |
5.1 基于温州模式下的民间金融模式研究 | 第33-36页 |
5.1.1 民间金融概述 | 第33页 |
5.1.2 民间金融组织形式 | 第33-35页 |
5.1.3 温州民间金融发展特征 | 第35-36页 |
5.2 温州模式对温州中小企业的作用 | 第36-38页 |
5.2.1 温州模式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 第36页 |
5.2.2 民营企业带动温州经济水平提升 | 第36-37页 |
5.2.3 温州模式减轻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 第37-38页 |
5.3 以G企业为例反映温州模式的作用 | 第38-40页 |
5.3.1 G企业融资情况介绍 | 第38-39页 |
5.3.2 G企业融资作用分析 | 第39-40页 |
5.4 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民间金融融资 | 第40-41页 |
5.5 国内外成功经验借鉴 | 第41-45页 |
5.5.1 美国经验 | 第41-42页 |
5.5.2 德国经验 | 第42-43页 |
5.5.3 温州和台湾成功的经验 | 第43-45页 |
第6章 中国中小企业民间金融的融资问题对策 | 第45-54页 |
6.1 规范民间金融发展 | 第45-48页 |
6.1.1 改善信用环境 | 第45-46页 |
6.1.2 改善法律环境 | 第46-47页 |
6.1.3 改善市场环境 | 第47-48页 |
6.2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 | 第48-50页 |
6.2.1 加强内部管理 | 第48-49页 |
6.2.2 提高信息透明度 | 第49页 |
6.2.3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49-50页 |
6.3 完善金融市场的发展 | 第50-52页 |
6.3.1 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体制 | 第50-51页 |
6.3.2 重视金融组织的创新与监管 | 第51-52页 |
6.4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 第52-5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7.1 总结 | 第54页 |
7.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