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线路组合服务模式优化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问题和范围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组合公交服务模式案例简介 | 第16-19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9页 |
1.4.1 城市公交服务策略与模式 | 第19-23页 |
1.4.2 公交发车频率 | 第23-25页 |
1.4.3 公交网络客流分配 | 第25-26页 |
1.4.4 考虑尾气排放的公交运营研究 | 第26-28页 |
1.4.5 当前研究的总结与不足 | 第28-29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9-30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30页 |
1.6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0-32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2章 城市公交运营要素及服务模式分析 | 第33-40页 |
2.1 公交基本运营要素 | 第33-35页 |
2.2 公交线路运营服务模式分析 | 第35-39页 |
2.2.1 站站停 | 第36-37页 |
2.2.2 跨站运行 | 第37页 |
2.2.3 区域运行 | 第37-38页 |
2.2.4 快车/慢车运行 | 第38-3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组合公交服务模式下的乘客出行分析 | 第40-47页 |
3.1 组合公交服务模式下的乘客出行系统分析 | 第40-41页 |
3.2 模型假定与变量定义 | 第41-42页 |
3.3 基于组合公交服务模式下的乘客出行需求模型 | 第42-45页 |
3.4 乘客换乘站的选择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乘客和运营的公交组合服务模式优化模型 | 第47-75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模型假定与变量定义 | 第48-49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49-58页 |
4.3.1 乘客出行成本 | 第51-55页 |
4.3.2 公交运营成本 | 第55-56页 |
4.3.3 目标函数 | 第56-57页 |
4.3.4 模型的约束条件 | 第57-58页 |
4.4 求解步骤 | 第58-63页 |
4.5 案例分析 | 第63-74页 |
4.5.1 成都市公交56路基本情况 | 第63-66页 |
4.5.2 程序运行情况 | 第66页 |
4.5.3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 第66-70页 |
4.5.4 敏感性分析 | 第70-73页 |
4.5.5 对公交运营服务的总体影响分析 | 第73-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组合服务模式和不同车型的公交尾气排放分析 | 第75-90页 |
5.1 引言 | 第75-76页 |
5.2 模型假定与变量定义 | 第76-78页 |
5.3 公交车辆运行过程分析 | 第78-80页 |
5.4 模型构建 | 第80-83页 |
5.4.1 污染物的损害成本 | 第80-83页 |
5.4.2 约束条件 | 第83页 |
5.5 案例分析 | 第83-89页 |
5.5.1 现状运行方案与优化方案对比 | 第84-85页 |
5.5.2 不同车型组合方案(发车频率不变) | 第85-87页 |
5.5.3 不同车型组合方案(调整发车频率) | 第87-8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考虑车型和环保因素的公交组合服务模式优化 | 第90-105页 |
6.1 引言 | 第90-91页 |
6.2 模型的变量和假定条件 | 第91-94页 |
6.3 模型构建 | 第94-97页 |
6.3.1 目标函数 | 第94-97页 |
6.3.2 约束条件 | 第97页 |
6.4 求解步骤 | 第97-99页 |
6.5 案例应用及分析 | 第99-104页 |
6.5.1 现有运营方案与优化方案比较 | 第99-103页 |
6.5.2 不同目标条件下的优化方案比较 | 第103-10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0页 |
附录1 理论基础 | 第120-134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