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淀粉工业论文--淀粉加工制品论文--其他论文

脂肪酶交联聚集体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月桂酸淀粉酯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脂肪酶及固定化方法概述第9-11页
        1.1.1 脂肪酶简介第9页
        1.1.2 固定化的定义与特点第9页
        1.1.3 固定化方法第9-11页
    1.2 交联酶聚集体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交联酶聚集体技术简介第11-12页
        1.2.2 交联酶聚集体制备条件的选择第12-13页
        1.2.3 脂肪酶交联聚集体的研究进展第13页
    1.3 月桂酸淀粉酯概述第13-16页
        1.3.1 月桂酸淀粉酯简介第13-14页
        1.3.2 化学法合成月桂酸淀粉酯第14-15页
        1.3.3 酶法合成月桂酸淀粉酯第15-16页
    1.4 本课题的立体背景与意义第16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4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7页
        2.1.1 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第17页
        2.1.2 主要实验设备第17页
    2.2 实验方法第17-24页
        2.2.1 脂肪酶CLEAs制备条件的选择第17-19页
        2.2.2 脂肪酶CLEAs的酶学性质和结构表征第19-20页
        2.2.3 脂肪酶CLEAs催化合成月桂酸淀粉酯的应用第20-21页
        2.2.4 月桂酸淀粉酯的结构表征第21-22页
        2.2.5 月桂酸淀粉酯的性质分析第22-23页
        2.2.6 数据统计第23-2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4-44页
    3.1 脂肪酶CLEAs制备条件的选择第24-28页
        3.1.1 沉淀剂种类对CLEAs活性的影响第24页
        3.1.2 交联时间对CLEAs活性的影响第24-25页
        3.1.3 戊二醛浓度对CLEAs活性的影响第25-26页
        3.1.4 酶浓度对CLEAs活性的影响第26页
        3.1.5 CLEAs制备的正交实验优化第26-27页
        3.1.6 不同种类添加剂对CLEAs活性的影响第27-28页
    3.2 脂肪酶CLEAs的酶学性质和结构表征第28-34页
        3.2.1 脂肪酶CLEAs的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第28-29页
        3.2.2 脂肪酶CLEAs的最适pH和pH稳定性第29页
        3.2.3 脂肪酶CLEAs的储藏稳定性第29-30页
        3.2.4 脂肪酶CLEAs的操作稳定性第30-31页
        3.2.5 脂肪酶CLEAs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第31页
        3.2.6 脂肪酶CLEAs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1-34页
        3.2.7 脂肪酶CLEA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4页
    3.3 脂肪酶CLEAs催化合成月桂酸淀粉酯的应用第34-36页
        3.3.1 反应温度对月桂酸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第34页
        3.3.2 反应时间对月桂酸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第34-35页
        3.3.3 底物摩尔比对月桂酸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第35页
        3.3.4 加酶量对月桂酸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第35-36页
        3.3.5 脂肪酶CLEAs在催化合成月桂酸淀粉酯中的回收利用第36页
    3.4 月桂酸淀粉酯的结构表征第36-40页
        3.4.1 月桂酸淀粉酯的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第36-37页
        3.4.2 月桂酸淀粉酯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第37-38页
        3.4.3 月桂酸淀粉酯的热重分析表征第38-39页
        3.4.4 月桂酸淀粉酯的X射线衍射表征第39-40页
        3.4.5 月桂酸淀粉酯-碘复合物吸收光谱第40页
    3.5 月桂酸淀粉酯的性质分析第40-44页
        3.5.1 月桂酸淀粉酯的透明度第40-41页
        3.5.2 月桂酸淀粉酯的溶解度第41页
        3.5.3 月桂酸淀粉酯的冻融稳定性第41-42页
        3.5.4 月桂酸淀粉酯的抗凝沉稳定性第42-43页
        3.5.5 月桂酸淀粉酯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第43-44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44-46页
    主要结论第44页
    展望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纳米树芽的单壁碳纳米管分子结的力学与导热性能研究
下一篇:智能化多媒体培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