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3-5岁幼儿攻击性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前言第12-14页
    1.1 研究缘起第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4页
    2.1 幼儿攻击性行为第14-16页
        2.1.1 攻击性行为的概念第14页
        2.1.2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基础第14-15页
        2.1.3 攻击性行为的测量第15页
        2.1.4 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2.2 父母教养方式第16-18页
        2.2.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第16-17页
        2.2.2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第17页
        2.2.3 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第17-18页
        2.2.4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第18页
    2.3 同伴交往能力第18-22页
        2.3.1 同伴交往能力的概念第18-19页
        2.3.2 同伴交往能力的意义第19页
        2.3.3 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第19-21页
        2.3.4 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第21-22页
    2.4 攻击性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第22-24页
        2.4.1 .攻击性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第22页
        2.4.2 攻击性行为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第22-23页
        2.4.3 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第23页
        2.4.4 攻击性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交往能力三者的关系..第23-24页
3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24-25页
    3.1 过往研究不足第24页
    3.2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第24-25页
        3.2.1 研究目的第24-25页
        3.2.2 研究假设第25页
4 研究方法第25-27页
    4.1 被试第25-26页
    4.2 研究工具第26-27页
        4.2.1 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第26页
        4.2.2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第26页
        4.2.3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第26-27页
    4.3 研究程序第27页
5 结果与分析第27-50页
    5.1 幼儿攻击性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同伴交往能力的描述性统计第28-29页
    5.2 人口学差异检验第29-40页
        5.2.1 3-5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人口学差异第29-31页
        5.2.2 3-5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人口学差异第31-37页
        5.2.3 3-5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人口学差异第37-40页
    5.3 攻击性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分析第40-42页
    5.4 同伴交往能力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攻击性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检验第42-50页
        5.4.1 同伴交往能力在溺爱型与攻击性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检验.第42-44页
        5.4.2 同伴交往能力在民主型与攻击性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检验.第44-46页
        5.4.3 同伴交往能力在放任型与攻击性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检验.第46-48页
        5.4.4 同伴交往能力在专制型与攻击性行为中的中介作用检验.第48-50页
6 讨论第50-54页
    6.1 攻击性行为的特点第50-51页
    6.2 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第51-52页
    6.3 同伴交往能力的特点第52-53页
    6.4 攻击性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交往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第53-54页
    6.5 同伴交往能力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攻击性行为中的中介作用第54页
7 结论与建议第54-57页
    7.1 结论第54-55页
    7.2 教育建议第55-56页
    7.3 研究创新与存在的不足第56页
    7.4 研究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附录第62-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费用扣除标准研究
下一篇:福建省市(地)级税收收入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