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2.1 新产品开发绩效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2.1.1 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维度 | 第18-19页 |
2.1.3 关于新产品开发绩效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19-20页 |
2.2 顾客参与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2.2.1 顾客参与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2 顾客参与的维度 | 第21页 |
2.2.3 关于顾客参与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21-22页 |
2.3 动态能力相关研究 | 第22-25页 |
2.3.1 动态能力的概念 | 第22-23页 |
2.3.2 动态能力的维度 | 第23-24页 |
2.3.3 关于动态能力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24-25页 |
2.4 环境动荡性相关研究 | 第25-27页 |
2.4.1 环境动荡性的概念 | 第25-26页 |
2.4.2 关于环境动荡性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26-27页 |
2.5 变量之间的关系 | 第27-29页 |
2.5.1 顾客参与、动态能力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 | 第27-28页 |
2.5.2 环境动荡性与动态能力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 | 第28-29页 |
3 研究假设与模型 | 第29-36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9-34页 |
3.1.1 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2 顾客参与对动态能力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3 动态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4 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 第32-33页 |
3.1.5 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 | 第33-34页 |
3.2 研究模型 | 第34-36页 |
4 研究设计与变量的测量 | 第36-42页 |
4.1 样本和数据收集 | 第36页 |
4.2 问卷设计 | 第36-37页 |
4.3 变量的测量 | 第37-40页 |
4.3.1 顾客参与 | 第37-38页 |
4.3.2 动态能力 | 第38页 |
4.3.3 环境动荡性 | 第38-39页 |
4.3.4 新产品开发绩效 | 第39-40页 |
4.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0-42页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页 |
4.4.2 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 第40-41页 |
4.4.3 相关分析 | 第41页 |
4.4.4 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42-53页 |
5.1 数据分析 | 第42-46页 |
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3页 |
5.1.2 信度分析 | 第43页 |
5.1.3 效度分析 | 第43-46页 |
5.2 假设检验 | 第46-51页 |
5.2.1 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5.2.2 回归分析 | 第47-51页 |
5.3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51-53页 |
6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 第53-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3-56页 |
6.1.1 顾客参与、动态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 | 第53-54页 |
6.1.2 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 第54-55页 |
6.1.3 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 | 第55-56页 |
6.2 营销启示 | 第56-57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