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8-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家族企业 | 第21-22页 |
2.1.2 民营企业 | 第22-23页 |
2.1.3 子承父业 | 第23页 |
2.2 国内外对家族企业接班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2.2.1 关于接班人选择的研究 | 第24-25页 |
2.2.2 关于接班过程的研究 | 第25-27页 |
2.2.3 关于影响成功接班因素的研究 | 第27-29页 |
第3章 无锡民营家族企业接班现状调查分析 | 第29-48页 |
3.1 无锡民营家族企业接班现状调查概况 | 第29页 |
3.2 无锡民营家族企业接班现状调查问卷设计及发放 | 第29-31页 |
3.2.1 问卷设计 | 第29-30页 |
3.2.2 问卷发放 | 第30-31页 |
3.3 调查内容及受访者背景信息分布 | 第31-35页 |
3.3.1 调查内容 | 第31页 |
3.3.2 受访者背景信息分布 | 第31-35页 |
3.4 无锡民营家族企业接班问题分析 | 第35-45页 |
3.4.1 接班人接班问题 | 第35-37页 |
3.4.2 企业主接班人选择问题 | 第37-44页 |
3.4.3 候选人接班意愿问题 | 第44-45页 |
3.5 调查结论 | 第45-46页 |
3.6 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3.6.1 企业主角度 | 第46页 |
3.6.2 接班人角度 | 第46-48页 |
第4章 无锡民营家族企业“子承父业”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4页 |
4.1 无锡民营家族企业“子承父业”影响因素数据来源 | 第48页 |
4.2 无锡民营家族企业“子承父业”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 第48-49页 |
4.3 无锡民营家族企业“子承父业”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 第49-52页 |
4.3.1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 第49页 |
4.3.2 提取公因子 | 第49-50页 |
4.3.3 公因子命名及得分 | 第50-52页 |
4.4 无锡民营家族企业“子承父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无锡民营家族企业“子承父业”接班的成功经验 | 第54-60页 |
5.1 访谈目的 | 第54页 |
5.2 访谈概况 | 第54-55页 |
5.2.1 访谈内容 | 第54-55页 |
5.2.2 访谈样本选择 | 第55页 |
5.3 无锡民营家族企业“子承父业”接班访谈分析 | 第55-57页 |
5.3.1 接班模式访谈分析 | 第55-56页 |
5.3.2 经营现状访谈分析 | 第56页 |
5.3.3 继承选择问题访谈分析 | 第56-57页 |
5.4 接班成功经验总结 | 第57-60页 |
第6章 解决无锡民营家族企业“子承父业”接班难题的对策 | 第60-66页 |
6.1 企业主角度—尽心尽力交好班 | 第60-62页 |
6.1.1 未雨绸缪,及早地选拔和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 第60页 |
6.1.2 善于放权,精心设计培养和帮扶路线 | 第60-61页 |
6.1.3 大胆启用并适当地引进职业经理人 | 第61-62页 |
6.2 接班人角度—脚踏实地接好班 | 第62-66页 |
6.2.1 注重沟通,处理好与父辈的关系 | 第62-63页 |
6.2.2 加强学习,健全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 第63-64页 |
6.2.3 融入企业,凝聚团队整体合力 | 第64-6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66页 |
7.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66页 |
7.3 本文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页 |